“其实,后世之人都想不通,袁绍这家伙为什么一定要将召四方之兵入京,以为有了外面的兵力,他才能将宦官集团剪除干净。而另一个疑团,就是为什么何进也同意了这个馊到家的主意。”司马健悠悠一开口,就直指问题的核心。

    而他口中的后世之人,毫无疑问就是眼前的刘协。刘协虽然看起来对于汉末历史很有研究,但听到司马健说这个问题,眼光还是眨动了一下:“不错,后世有不少的解释,但大多都以袁绍和何进不足以成事来盖棺定论。但这些分析怎么听起来都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成分。并且,从袁绍的一生作为来看,在汉末初期,他是比曹操厉害很多的。而且,还并不仅仅因为他在家族根基上优越一些而已。”

    “不错,其实代入一下,我若是袁绍,也觉得举四方之兵入京才是最好的选择。”司马健仔细捋清了一下思绪,无不感慨地继续说道:“毫无疑问,袁绍让外兵入京,其实就是想尽诛宦官。东汉朝堂腐败了那么久,士大夫集团一直被宦官和外戚压着抬不起头。到了这个时候,士大夫的天职就是让实现士人掌握朝政。”

    “咱不说历史上的那些,就说我已经诛杀了张让、赵忠这些宦官,袁绍还不依不饶的缘故。这其中自然有蹇硕后来跟着你那便宜老爹一块儿作死的缘故,但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因为袁绍没有看到他们士人胜利的曙光。”

    “这话怎么讲?”刘协故意打断了一下司马健,毕竟历史错乱让他不得不注意力高度集中。

    “我干掉了宦官的主恶,但蹇硕和何进两人的存在,还是可能会让东汉政权成为一个外戚和宦官相互勾结的政权。以后若皇帝长大,不是外戚继续控制皇帝,就是皇帝借宦官之手除掉外戚,如此东汉政权仍将继续以前的外戚、宦官轮流坐庄的腐败政治,士人阶层仍无施展政治报复的空间。”

    “这是袁绍绝对不愿意看到的,他不想诛除宦官的大计功亏一篑,更重要的是,他不想重蹈以前士人阶层同宦官斗争失败的覆辙。于是他要想办法怂恿何进继续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在袁绍看来,要保证士人集团的长远利益,就必须改变某些政治制度,宦官不能再左右皇权,而达到这一目的最简单、最可靠的办法就是让皇帝身边的宦官绝迹,而代以三署衙门的士人子弟。”

    “袁绍这点就有些不深刻,毕竟还是年轻人,他的想法是有些极端的。宦官专政的根本是皇帝的问题,只要皇帝不宠信宦官,那些阉人又怎么可能兴风作浪?”刘协努力将司马健的话消化了一遍后,叹了一口气。

    “你别老这样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我们是穿越人士,自然能轻易看破这一点。可这些士人一出生就读着儒术经书,从历史的局限性来说,袁绍没有看到这层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就算他看破了这层,他不这样想还能怎样?”

    “嗯,你这话很对,古今毕竟世界观和价值观很不一样。我若这样先入为主,反而就不能理解历史全貌了。”刘协点了点头,谦虚受教的态度,让司马健很有一番自得。

    “清楚了袁绍的意图,就应该说袁绍为何一直要召四方之兵来干这件事儿了。”司马健抹了一把头上的虚汗,感觉论述这么一个难题,比上阵打一场还要难受:“历史上,袁绍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张让和赵忠那些宦官跟何太后勾结在了一起,使得何进悉诛宦官的阻力变得十分大,所以袁绍想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

    “然后呢?”听了司马健这么多的秘辛,刘协也渐渐开窍了,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然后真实的原因,是袁绍知道他手中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成事,才会多此一举借用外兵的。”这个时候,司马健已经忍不住抓了抓头发,尽量清楚地解释道:“汉室朝堂,无论士人、宦官或者武人,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的派系只能相对而言。西园八校尉看似兵力最强,也属于士人集团,但不少校尉椽属都跟宦官有旧…例如冯芳就是大宦官曹节的女婿,曹操乃阉宦之后,袁绍走入了极端,就不敢保证这些力量为他所用。”

    “现在的情况其实跟历史差不多,袁绍的初衷没有变,必然会使得那些人蛇鼠两端。并且,现在南北二军还有一部分掌握在了董重手下,便使得袁绍更加为难了。”刘协将司马健后面的话说了出来,但随即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可是,四方之兵对于袁绍来说,就那么安全可信任吗?”

    “当然也不可靠,但对于袁绍来说,却要比雒阳当中那些游移不定的家伙要好看太多了。而且,这中间我们后人其实还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们只看到了后来的董卓入京,就以为袁绍是个蠢蛋,但实际上袁绍一共召来了八支军队,那些军队都跟袁绍有关系且不讲什么政治派系的。”

    “别胡说八道了,董卓跟袁绍还有联系?”刘协瞪圆了眼睛,有些不相信这个事实。

    “大兄弟,真别太傻太天真了,你以为董卓一个武人能屹立不倒,难道真的只因为他手中有兵权?他又不是傻子,看到汉室朝堂一片浑浊,又岂能不多下注,为自己谋几条出路?就我所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运镖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漫游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漫游者并收藏运镖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