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了你还要跳出来掀起叛乱,破坏人民的和平生活,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简直最大恶极之至,所以帝国要讨伐你——但第二部分被皇帝这么一改,第三部分就没法写了,按照皇帝的意思吴三桂的“三藩之乱”已经被定性为“三藩起义”,伪清政府根本没有任何法统可言,那么就不能继续在这个事情上做文章了,因为既然此事是正义的,所以南方人民遭受战乱之苦那也是应该的,也是正义的。
经过翰林学士的一番商讨,这个第三部分不得不拐了一个大弯,直接从吴三桂跳到了他的儿子孙子这辈,主要是阐述南周皇朝穷兵黩武的事情,大概的意思就是:南方人民经过一番战乱就已经够苦的了,但这会你们放着反清大业的正经事不干,偏偏自个儿为了一个皇统之争大打出手,简直就是民族败类,所以为了南方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全国的和谐和稳定,帝国政府有责任、也义务剿灭军阀,替大汉民族清理门户。
诏书写到这里就算完了,和历史是上的那些檄文名篇相比,基本上很少有大话、套话、空话,综合来看应该不算很成功,但在目前全国开战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倒也还算是大受欢迎,基本上士林的反映颇为良好,也很少有儒家书生因为第二部分没有继承和发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跳出来唱反调。
早已准备妥当的各野战军团立即出动。其中,西线兵团羽林将军瑞克所部,三个军约四万人向浙江方向缓缓推进,由苏南出发,循太湖水道进军杭州,逼迫仍在浙江境内混战厮杀争夺地盘的南周军、尚可喜部队以及台湾郑经部队向后撤退,意图夺取浙江全境;南方兵团平辽将军王大海所部四个军约六万余人,自安庆誓师,跨鄱阳湖循大江南下,以左右两个梯队交替前进,向台湾郑经所部占据的福建发起攻击;而中原兵团马英所部集结了近八个军十一万余兵员,在江西、湖北两省近千里的纵面上,跨越大江,进军湖南、广东。
此次作战,大汉帝国共动用三个主力野战兵团,主力部队共十五个整编军计二十三万余兵员,其中骑兵部队近六万人,战马、骡马等近十七万六千余匹,出动大小火炮一千六百余门,兵舰、运输船、商船等内河船只四千余艘,加上随同进军的各地投降部队、辅助民团部队以及征用的壮丁,总兵力近乎七十余万。
放眼望去,整个南中国各条道路上都塞满了军队、大炮和运送辎重的骡马车辆,各条内河上船行如梭,帝国官方号称的“百万雄师”,几乎不算是虚言恐吓了。
昔日三国时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倾国南下,大概也未必有如此威势吧?!
面对着如此强大的战争机器,对面之敌几乎闻风丧胆,各野战兵团按照既定进攻路线一路推进,沿途竟无一丝停滞,而战争爆发之前,当面与其对峙的敌之一线守军,不论是台湾郑经部队,还是南周戍边军,或者尚可喜的北上部队,远远地望见汉军进军的尘土,便拨马而逃,沿路各地地方守备部队非走即降,不论势力归属,但凡地方官员不是挂印潜逃,就是远远的遣使飞马远迎数十里,携城投靠。
战争自一六九零年三月初爆发,直到四月月底,汉帝国陆军各支部队一路攻击前进,长达数千里的战线上,竟无一人胆敢率军相抗,浙江、湖南、广西等大片土地被纳入林汉帝国版图。
就在如此关键时刻,南周皇朝遣使北渡,请求面见林风。
林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实际上就在战争爆发之前,他就有了这方面的预感,看来这就是亲戚关系带来的恶果了,相对欧洲来说中国人对亲戚还是看得比较重,不是那些表哥表弟就能拼得你死我活的蛮夷所能相比——当然,虽然皇帝陛下现在也是在做这种事情,但大凡场面上的交代却是已经做过准备了。
南周的使者也并非无名之辈,如果真论起头衔来,恐怕目前皇帝身边这找不出能够和他级别对等的官员,完整的称呼就是:大周礼部尚书、文英殿大学士、太学鸿儒、太子少师杨守安、杨老大人,名号一报立即令人肃然起敬,不过这个东西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没办法唬人了,所谓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以南周皇朝目前的状况,能不能撑过端午还属未知数,那甭管什么大人物就没什么市价可言了。
当然,所谓礼不可废,就算是南周皇朝今天灭了,礼貌上,林风也还是要给点面子的,何况人家还是挂着副总理头衔的外交部长。
杨守安就是典型的江南士人,他的个人经历,差不多就是江南文人晋身报国的经典之路。此人大概出身于一个富裕中农家庭,老爸是个私塾教师,家中有及时亩田,经济上上算是封建小康水平,相当标准的“耕读传家”。杨大人小时候过得不太好,吃过苦、挨过饿、下过田、种过地,幸好本人很聪明,据说十岁的时候就能够作出像模像样的诗了,于是被称为“神童”,乡亲们都非常看好,后来果然在十四岁顺利拿下秀才头衔,之后被某大地主看重,娶了一个乡下地主小姐,于是在老丈人的资助下去长沙岳麓书院读书,之后十九岁那年中举,二十四岁顺治九年一甲三十一名及第,外放江西——之后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吴三桂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翰林学士的一番商讨,这个第三部分不得不拐了一个大弯,直接从吴三桂跳到了他的儿子孙子这辈,主要是阐述南周皇朝穷兵黩武的事情,大概的意思就是:南方人民经过一番战乱就已经够苦的了,但这会你们放着反清大业的正经事不干,偏偏自个儿为了一个皇统之争大打出手,简直就是民族败类,所以为了南方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了全国的和谐和稳定,帝国政府有责任、也义务剿灭军阀,替大汉民族清理门户。
诏书写到这里就算完了,和历史是上的那些檄文名篇相比,基本上很少有大话、套话、空话,综合来看应该不算很成功,但在目前全国开战舆论一边倒的情况下,倒也还算是大受欢迎,基本上士林的反映颇为良好,也很少有儒家书生因为第二部分没有继承和发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跳出来唱反调。
早已准备妥当的各野战军团立即出动。其中,西线兵团羽林将军瑞克所部,三个军约四万人向浙江方向缓缓推进,由苏南出发,循太湖水道进军杭州,逼迫仍在浙江境内混战厮杀争夺地盘的南周军、尚可喜部队以及台湾郑经部队向后撤退,意图夺取浙江全境;南方兵团平辽将军王大海所部四个军约六万余人,自安庆誓师,跨鄱阳湖循大江南下,以左右两个梯队交替前进,向台湾郑经所部占据的福建发起攻击;而中原兵团马英所部集结了近八个军十一万余兵员,在江西、湖北两省近千里的纵面上,跨越大江,进军湖南、广东。
此次作战,大汉帝国共动用三个主力野战兵团,主力部队共十五个整编军计二十三万余兵员,其中骑兵部队近六万人,战马、骡马等近十七万六千余匹,出动大小火炮一千六百余门,兵舰、运输船、商船等内河船只四千余艘,加上随同进军的各地投降部队、辅助民团部队以及征用的壮丁,总兵力近乎七十余万。
放眼望去,整个南中国各条道路上都塞满了军队、大炮和运送辎重的骡马车辆,各条内河上船行如梭,帝国官方号称的“百万雄师”,几乎不算是虚言恐吓了。
昔日三国时曹操号称百万大军倾国南下,大概也未必有如此威势吧?!
面对着如此强大的战争机器,对面之敌几乎闻风丧胆,各野战兵团按照既定进攻路线一路推进,沿途竟无一丝停滞,而战争爆发之前,当面与其对峙的敌之一线守军,不论是台湾郑经部队,还是南周戍边军,或者尚可喜的北上部队,远远地望见汉军进军的尘土,便拨马而逃,沿路各地地方守备部队非走即降,不论势力归属,但凡地方官员不是挂印潜逃,就是远远的遣使飞马远迎数十里,携城投靠。
战争自一六九零年三月初爆发,直到四月月底,汉帝国陆军各支部队一路攻击前进,长达数千里的战线上,竟无一人胆敢率军相抗,浙江、湖南、广西等大片土地被纳入林汉帝国版图。
就在如此关键时刻,南周皇朝遣使北渡,请求面见林风。
林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点也不觉得惊讶,实际上就在战争爆发之前,他就有了这方面的预感,看来这就是亲戚关系带来的恶果了,相对欧洲来说中国人对亲戚还是看得比较重,不是那些表哥表弟就能拼得你死我活的蛮夷所能相比——当然,虽然皇帝陛下现在也是在做这种事情,但大凡场面上的交代却是已经做过准备了。
南周的使者也并非无名之辈,如果真论起头衔来,恐怕目前皇帝身边这找不出能够和他级别对等的官员,完整的称呼就是:大周礼部尚书、文英殿大学士、太学鸿儒、太子少师杨守安、杨老大人,名号一报立即令人肃然起敬,不过这个东西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没办法唬人了,所谓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以南周皇朝目前的状况,能不能撑过端午还属未知数,那甭管什么大人物就没什么市价可言了。
当然,所谓礼不可废,就算是南周皇朝今天灭了,礼貌上,林风也还是要给点面子的,何况人家还是挂着副总理头衔的外交部长。
杨守安就是典型的江南士人,他的个人经历,差不多就是江南文人晋身报国的经典之路。此人大概出身于一个富裕中农家庭,老爸是个私塾教师,家中有及时亩田,经济上上算是封建小康水平,相当标准的“耕读传家”。杨大人小时候过得不太好,吃过苦、挨过饿、下过田、种过地,幸好本人很聪明,据说十岁的时候就能够作出像模像样的诗了,于是被称为“神童”,乡亲们都非常看好,后来果然在十四岁顺利拿下秀才头衔,之后被某大地主看重,娶了一个乡下地主小姐,于是在老丈人的资助下去长沙岳麓书院读书,之后十九岁那年中举,二十四岁顺治九年一甲三十一名及第,外放江西——之后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吴三桂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