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休,朝廷失位,便是因为我等世家失德,自持修为,强者为所欲为,弱者不安于世,以致此大祸……”

    钱晨手心酒杯翻转,听着这和崔浩隐隐相合的言论,心中暗暗摇头。

    看来仙汉分崩以来,历次魔劫,杀戮无算,中土世家为胡人异族低头,道佛二教凌驾其上,终于让他们有所反省了!

    反省他们杀不过那些粗鄙兵家;

    闹不过那魔道九宗;

    上头有人的背景敌不过佛道二教;

    拼死斗狠比不过那些光脚散修。

    就连那如泥如土,任由人践踏的韧性,都不如那些尘土一般,苦到了骨子里的黔首。

    反省了世家的富贵,安生和立足之处,在于稳定的秩序。

    钱晨觉得,这或许是神州有识之士的一种集体反思,他们在反思仙汉末年,诸般魔劫将神州杀到十室九空,亿万生民涂炭,便是连诸多根基深厚的世家,也屡受重创。

    一群兵家蛮子,魔头,野心家和蛮夷站到他们头上之后……

    神州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有人想要回到仙朝鼎力,横压一切的时候。

    有人想要天庭降下,直统地仙界,人间由天庭分封。

    有人想要重立神道,匡正人道。

    有人想要糊裱填补,迅速安定,固化阶级。

    有人想要清洗尽所有蝇营狗苟,将一切打落,将沉疴扫荡,重立新天!

    南北朝维系千年的和平已经不再稳固,大势到来之前——大厦将倾!

    而杨家,以及这振振有词的杨琚,他感受到了那种思潮和暗流,但他们恐惧变化,渴望秩序,依附于现有的秩序的同时,又对自身的利益地位感到不满。

    他们心心念念渴望回到过去。

    但说那过去是什么时候,并非夏商周虞,而是他们记忆中,甚至虚幻的记忆中,最好的年代。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

    难怪杨家大势已去,天命将终……

    杨琚依旧在高谈阔论:“……以其强,大天魔慕容垂如何?杀天王苻坚,长安刺驾,兵家魔道横行北地,百战百胜,慕容氏天骄层出不穷,一品金丹如雨,元神大修不断。然只知滥杀,不修道德,终究是败之一溃千里,前日以大天魔之身兵临六镇,却遭佛门高人所败,最后为魔道一女君所杀!”

    “强不可久,太上道祖曰:孰能以道莅天下?德交归焉,各得其所!”

    宁青宸笑问:“若持道德以莅,何为刀凌霸王以得侯?”

    杨琚怒目圆睁,一挥衣袖:

    “你若要问那一刀,便尽可来之……”

    杨琚坦荡荡道:“见我世家之道德,如何敌你之神通!”

    随着他一言抵定,其背后浮现石碑之虚影,乃是杨氏家传之经《法言》。

    此为西汉真仙扬雄所开辟之经,秉持儒道二教之道,后辈以石刻其句读于碑上,一字一句,恍若真言。

    所谓: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如孔子所言,立于道德礼法,难道能不尊从吗?

    法,即道之下流,天地依道而行,其轨为法。

    为天地立法,便是诸子之功。

    以自己的意志,在天地刻下痕迹,为大道的运转设立规则就是法——这是诸子在道君境界时,观察到道果运行,在天地铭刻的一道道痕迹。

    他们将之命名为法。

    而法言,便是杨雄通过读诸子经传,观察到他们道果在天地间铭刻的痕迹。

    他以自身意志扭曲这些痕迹,将其借来,印证,书写心中的道理。

    这便是法言。

    而杨家所修的《法言》经传,便是借助杨雄所参悟的道理,捕捉诸子先贤留于地仙界的种种道痕,想方设法将之提炼出来,铭刻于‘碑’‘书’‘甲骨’之上。

    待到大成,以阳神为碑,将种种法言铭刻其上。

    熔炼为自己的道韵,最后突破元神,炼法归身!

    石碑之上,十六字真言大放光明……

    “天神天明,照知四方。天精天粹,万物作类!”

    杨家其他不多,就是文物多。

    从诸子先贤的遗物,最好是文字之中提炼道韵,化为法言,铭刻于碑,比若神通。

    这十六字从杨雄遗稿之中炼化的法言,落下。

    顿时汇聚天精天粹,化为一尊虚幻的神明加持自己,天神天明,照知四方,那种玄妙的灵觉、神通,与杨氏家传四知剑融为一体。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感应天地,映照你我人心,宛若窥尽天机先发制人的一剑,虽未出鞘,但已经冲塞天地!

    “龙蟠于泥,蚖其肆矣!”

    又一条法言落下。

    当龙屈伏在泥塘里的时候,蛙螈就放肆起来了!

    四知剑愈发潜于九天之上,九地之下,映照人心。

    剑意深藏于杨琚心中,剑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辰一十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辰一十一并收藏明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