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他所说的环,就是韘,也叫射决、扳指或扳机。
钱士升这比喻,纯属用错了地方。
刘狮子伸手探入怀中,摸出两颗牙质的坡形射决,尾部钻有小孔,各坠一条丝绳手链:“阁老说的是这个,射决。”
它坠下的绳子是系在手腕上的,一来是射决有时会被弓弦挂飞出去,这种情况在脱力后动作变形时很常见。
二来嘛,射决大多是骨制的,也有玉质、瓷制、铜铁质的,不过都比较少。
尤其蒙古式圆筒扳指,那就是一截骨头或是鹿角,钻光了就能用。
不论什么质地,射决的用处决定了它都很光滑。
戴着这个动刀,十分本事也就能使出七分。
所以钱士升的话,非但无法正面祖大寿的戎马辛劳,反倒能向刘承宗证明,祖大寿常年戴着扳指,许多年没动过刀,以至于扳指和肉长在一起,是垂垂老矣。
或许平时还射射箭,但肯定已经不舞刀弄枪了。
不过刘承宗没说,因为尽管钱士升的论据是错的,但论点是对的。
“祖大寿,确实名将。”
刘承宗颔首,看向钱士升问道:“不过钱阁老,他是大明的名将,还是歹青的名将,朝廷就不怕他投虏?”
钱士升心说怕有啥用?
朝廷对付不信任的将领,有一套固定工序。
当年东江镇的刘兴治杀了陈继盛,在岛上跋扈,朝廷也不说杀刘兴治,只说让刘兴治处死手下的女真兵,并让消息走露,引发刘系人马火并。
沈世魁、张焘等人自动加入匹配,将皮岛诸刘尽数格杀,朝廷才派黄龙过来接盘。
后来这招儿也一样用在大凌河跑回来的祖大寿身上。
祖大寿有两个夷字营,都是这些年招募来最精锐的蒙古夷丁。
熟了的就改姓祖,派到各营帮他掌握军队,没熟的就在夷字营做亲丁,祖大寿去哪儿这俩营就在哪。
崇祯七年,关宁军风传京中密旨,要祖大寿将降夷左右二营蒙古兵尽数处决。
降夷左营的桑昂率先发难,密谋绑架祖大寿,投奔后金。
因为没有所谓的尽数处决,那消息是他放的,朝廷的密旨就是要祖大寿杀他。
结果桑昂想绑架祖大寿的消息也被蒙古兵告密,让祖大寿知道了。
夷字营三日不解甲,火并,看起来已经不能避免。
结果祖大寿当场跑进夷字营解释误会,告诉桑昂:杀了你,我怎么活?你杀我,你怎么活?
双方再度恢复铁板一块,把朝廷的密令当放屁。
朝廷拿祖大寿一点招儿没有!
“祖镇,只为自保。”
钱士升把话说得很艺术,笃定地对刘承宗道:“朝廷信他。”
刘承宗无声地笑了。
他点点头:“那我,也信他。”
这倒是令钱士升没想到,转而大喜道:“那大元帅可有与祖镇联军攻打沈阳之意?若是如此,老夫可代为出使,祖镇眼下兵进三岔河,定有进攻沈阳之意。”
刘承宗脸上笑意更浓,边笑边点头,问道:“如若联军,祖大寿有多少兵马能策应我攻打沈阳?”
“十一万关宁军,祖镇统领五十三营、六万八千马步军,不算守军,仍有十九营马步军两万余,定可令大元帅如虎添翼!”
就在这一瞬间。
钱士升发现刘承宗洋溢笑容的脸刹那冷却,变得冷酷起来。
他没有低头,但眼珠垂下,似乎盘算着什么,口中喃喃:“两万,倒也不算难打。”
八个字一出口,就让钱士升心中大为惊慌,他是以为刘承宗想借关宁一臂之力,才将祖大寿的兵力说出来。
哪知道现在听刘承宗这意思,居然是打算攻打关宁防线。
钱士升都傻了。
这跟他这段时间对刘承宗乃至整个元帅军的了解,完全不同啊!
虽然他出使之前,也曾怀疑刘承宗要跟东虏联军攻明,但进了刘承宗的大营,他就已经相信,刘承宗过来是跟东虏作战的。
怎么这会儿?
他完全跟不上刘承宗看似跳跃的思路。
“这这,大元帅,大元帅不是要攻辽东边墙,要打进沈阳吗?”
钱士升话都说不利落了,伸手在身前抓来摆去:“那几个关宁哨骑动手是不知敌我,由老夫,不,就一封书信,就能将误会讲清。”
实际上别说钱士升了,就连在帅帐里的张献忠和刘体纯都没跟上刘承宗的思路。
张献忠也处在脑子蒙圈的状态,甚至还跟着钱士升劝起来了:“大帅,关宁军也可堪一战,跟他们联军攻入沈阳,兴许能一仗直接把东虏鞑子灭了,这……”
八大王说一半,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把顶上绿帽子一摘:“我明白了,是不能跟他们联军,给鞑子灭了,大明就该扭头跟帅府死磕了。”
“兄长明白个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钱士升这比喻,纯属用错了地方。
刘狮子伸手探入怀中,摸出两颗牙质的坡形射决,尾部钻有小孔,各坠一条丝绳手链:“阁老说的是这个,射决。”
它坠下的绳子是系在手腕上的,一来是射决有时会被弓弦挂飞出去,这种情况在脱力后动作变形时很常见。
二来嘛,射决大多是骨制的,也有玉质、瓷制、铜铁质的,不过都比较少。
尤其蒙古式圆筒扳指,那就是一截骨头或是鹿角,钻光了就能用。
不论什么质地,射决的用处决定了它都很光滑。
戴着这个动刀,十分本事也就能使出七分。
所以钱士升的话,非但无法正面祖大寿的戎马辛劳,反倒能向刘承宗证明,祖大寿常年戴着扳指,许多年没动过刀,以至于扳指和肉长在一起,是垂垂老矣。
或许平时还射射箭,但肯定已经不舞刀弄枪了。
不过刘承宗没说,因为尽管钱士升的论据是错的,但论点是对的。
“祖大寿,确实名将。”
刘承宗颔首,看向钱士升问道:“不过钱阁老,他是大明的名将,还是歹青的名将,朝廷就不怕他投虏?”
钱士升心说怕有啥用?
朝廷对付不信任的将领,有一套固定工序。
当年东江镇的刘兴治杀了陈继盛,在岛上跋扈,朝廷也不说杀刘兴治,只说让刘兴治处死手下的女真兵,并让消息走露,引发刘系人马火并。
沈世魁、张焘等人自动加入匹配,将皮岛诸刘尽数格杀,朝廷才派黄龙过来接盘。
后来这招儿也一样用在大凌河跑回来的祖大寿身上。
祖大寿有两个夷字营,都是这些年招募来最精锐的蒙古夷丁。
熟了的就改姓祖,派到各营帮他掌握军队,没熟的就在夷字营做亲丁,祖大寿去哪儿这俩营就在哪。
崇祯七年,关宁军风传京中密旨,要祖大寿将降夷左右二营蒙古兵尽数处决。
降夷左营的桑昂率先发难,密谋绑架祖大寿,投奔后金。
因为没有所谓的尽数处决,那消息是他放的,朝廷的密旨就是要祖大寿杀他。
结果桑昂想绑架祖大寿的消息也被蒙古兵告密,让祖大寿知道了。
夷字营三日不解甲,火并,看起来已经不能避免。
结果祖大寿当场跑进夷字营解释误会,告诉桑昂:杀了你,我怎么活?你杀我,你怎么活?
双方再度恢复铁板一块,把朝廷的密令当放屁。
朝廷拿祖大寿一点招儿没有!
“祖镇,只为自保。”
钱士升把话说得很艺术,笃定地对刘承宗道:“朝廷信他。”
刘承宗无声地笑了。
他点点头:“那我,也信他。”
这倒是令钱士升没想到,转而大喜道:“那大元帅可有与祖镇联军攻打沈阳之意?若是如此,老夫可代为出使,祖镇眼下兵进三岔河,定有进攻沈阳之意。”
刘承宗脸上笑意更浓,边笑边点头,问道:“如若联军,祖大寿有多少兵马能策应我攻打沈阳?”
“十一万关宁军,祖镇统领五十三营、六万八千马步军,不算守军,仍有十九营马步军两万余,定可令大元帅如虎添翼!”
就在这一瞬间。
钱士升发现刘承宗洋溢笑容的脸刹那冷却,变得冷酷起来。
他没有低头,但眼珠垂下,似乎盘算着什么,口中喃喃:“两万,倒也不算难打。”
八个字一出口,就让钱士升心中大为惊慌,他是以为刘承宗想借关宁一臂之力,才将祖大寿的兵力说出来。
哪知道现在听刘承宗这意思,居然是打算攻打关宁防线。
钱士升都傻了。
这跟他这段时间对刘承宗乃至整个元帅军的了解,完全不同啊!
虽然他出使之前,也曾怀疑刘承宗要跟东虏联军攻明,但进了刘承宗的大营,他就已经相信,刘承宗过来是跟东虏作战的。
怎么这会儿?
他完全跟不上刘承宗看似跳跃的思路。
“这这,大元帅,大元帅不是要攻辽东边墙,要打进沈阳吗?”
钱士升话都说不利落了,伸手在身前抓来摆去:“那几个关宁哨骑动手是不知敌我,由老夫,不,就一封书信,就能将误会讲清。”
实际上别说钱士升了,就连在帅帐里的张献忠和刘体纯都没跟上刘承宗的思路。
张献忠也处在脑子蒙圈的状态,甚至还跟着钱士升劝起来了:“大帅,关宁军也可堪一战,跟他们联军攻入沈阳,兴许能一仗直接把东虏鞑子灭了,这……”
八大王说一半,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把顶上绿帽子一摘:“我明白了,是不能跟他们联军,给鞑子灭了,大明就该扭头跟帅府死磕了。”
“兄长明白个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