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做大哥好多年

    继承石敬瑭皇位的,是石重贵。石重贵并不是石敬瑭的亲儿子,而是他哥哥石敬儒的儿子。石敬儒原是李存勖帐下的骑兵将领,很早之前就阵亡了,留下了孤儿石重贵,石敬瑭便把这个侄子带在身边,视如己出。所以史书上说石重贵是石敬瑭的侄子、养子。

    石敬儒是石敬瑭唯一的哥哥,而且是同父同母的亲哥哥,在其阵亡后,石敬瑭便将其遗孤石重贵收养。如此看来,石敬瑭对这位亲哥哥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感人至深。

    然而石敬瑭登基后的一些做法却令人大呼看不懂:追赠官位的时候,石敬儒排名最后,排在诸弟之后,而追封王爵的时候,更是战略性遗忘,叔父、诸弟皆封王,唯独不对石敬儒追封。

    文武百官皆呼看不懂,也不敢问。

    北宋的史官对此也百思不得其解,直言不讳地记载下:“此又可疑也。”

    3,满门忠烈

    石敬瑭的称帝之路是一部无比心酸的血泪史。

    3.1河东战争

    河东战争爆发时,堂弟石敬威在禁军供职,居于洛阳,听闻石敬瑭谋反后,对身边人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哥正要干一番大事业,我不能忍辱偷生,不能拖他的后腿,使他有所顾虑。”随后从容自杀,避免成为李从珂的人质。

    另一位堂弟石敬德,没来得及自杀,被李从珂逮捕、诛杀。

    石重英、石重胤逃蹿至乡间,藏到一户农家的井中,最终还是被搜捕到,全被李从珂诛杀,那家倒霉的农户也被满门抄斩。

    3.2张从宾之乱

    这是魏州范延光叛乱的衍生品,张从宾奉命从洛阳支援滑州——黎阳前线,却在洛阳发动叛乱,响应范延光,留守洛阳的石重信、石重乂惨遭杀害。

    其中,石重信是石敬瑭的嫡长子,其生母是石敬瑭的正室李氏,他是李克用的亲外孙。除了石重信之外,其余五个儿子均不明所出。

    石敬瑭最爱的儿子就是嫡长子石重信,据记载,他“为人敏悟多智而好礼”,聪明好学、机智灵敏、彬彬有礼,尽管他的姥爷、舅舅先后当皇帝,但他从未怙势弄权,一直都是谦和低调,很招人喜欢(甚为时论所称)。

    在石敬瑭称帝前,石重信一直被扣押在中央,在禁军序列;石敬瑭称帝后,立刻将其任命为河阳节度使,增加历练,积攒工作经验和人脉。

    石重信不负众望,刚刚赴任不到一个月,就妥善解决了当地十几条历史遗留问题,颇有政声,百姓们交口称赞,有口皆碑。石敬瑭听说后,特意下诏褒奖。石敬瑭在他身上下了很大的心思,寄予了厚望,我们有理由相信,石敬瑭应该有让石重信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打算。

    可惜造化弄人。就在石重信赴镇河阳的当年,张从宾叛乱,将其杀害,殁年二十岁。河阳地区的老百姓无不为之扼腕痛惜,“远近闻者,为之叹息”。

    石敬瑭更是悲痛欲绝,当即下诏,追赠太尉。然而相关部门却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从古至今,皇子没有位列三公的。

    关于“三公”,有多种说法,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规定。《尚书》说三公指的是太师、太傅、太保;隋唐时期则改为太尉、司徒、司空。总之,“三公”是封建时期地位最显贵的官职。东汉末年的袁绍,“四世三公”,祖上连续四代人,都位列三公,地位显赫、势力庞大,因此在“十八路诸侯反董卓”的时候,袁绍才被大家公推为盟主,带头大哥。

    石敬瑭为了表达对长子的哀思,要追赠太尉,引发朝议。石敬瑭力排众议,说这孩子是个好孩子、好同志,不幸遭遇横祸,我特别悲痛,既然没有先例,那么就从我开始吧。于是就追赠了太尉,开了历史先例。天福七年(942),又加赠太师。

    与石重信同时被害的石重乂,文武双全,既好儒书,又通兵法,同样被石敬瑭所钟爱。石敬瑭称帝后,即以他为皇城使,随后任命为东都留守,出镇洛阳。殁年十九岁。石敬瑭追赠太傅,天福七年(942),加赠太尉。

    3.3自然夭折

    石敬瑭的小儿子石重杲,福薄命浅,还没来得及取名字就夭折了,当时只有一个小名叫“冯六”,夭折以后,石敬瑭才追赐“石重杲”。

    史书云石敬瑭有七个儿子,其实亲儿子是六个(去掉石重贵)。石敬瑭自己造反的时候,被杀了俩,别人造他反的时候,又杀了俩,老天爷收回去一个,如此一来,他膝下仅有一个硕果仅存的亲儿子——石重睿。

    石重睿长得最像石敬瑭,因此深得石敬瑭喜爱,只是年纪太小,并无过多记载。

    另外一位,就是“大眼萌”石重贵了。

    石敬瑭“不豫”了,自知大限将至,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年龄幼小的、长得最像自己的亲儿子石重睿;年龄较大、被契丹人相中、亡兄之子石重贵。

    据史料记载,石敬瑭卧病在床的时候,首席宰相冯道来问候起居,当时石敬瑭已经口不能言了,只见他虚弱地摆摆手势,示意宦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五代十国往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无臭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无臭蛋并收藏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