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广义定义,将所有能致依赖和具有滥用倾向的精神活性物质包括酒、烟草、有机溶剂以及致幻剂都划入药物这一范畴。因此,药物依赖也可以称之为物质依赖。
10年,who集合了各国专家的意见,制订了《关于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致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指导》,载于icd中,成为各国专家在开展治疗和研究工作中普遍遵循的依据。
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先在西方国家进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药物滥用(吸毒),给人类健康和文明构成了严重威胁。毒品由传统的鸦片、发展到各种兴奋剂、催眠镇静药等,吸毒者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吸毒现象已超出亚洲、中东和远东传统地区,向西欧、大洋洲蔓延。根据who的统计,全球药物滥用人数已逾4800万,实际人数远不止此,若加上酒精、烟草成瘾者则更为惊人。全球非法毒品交易额高达5000多亿美元。在我国,绝迹数十年的毒品危害又死灰复燃,仅鸦片类吸毒者就达数十万。毒品的迅速泛滥导致的社会问题已十分突出,人类正为此面临着一场新的“战争”。
三、药物滥用的心身危害
(一)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引起的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药物滥用所引起的毒性反应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过程。前者主要是由于所滥用的药物剂量超过个体的承受能力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后者主要是由于长期持续用药或药物在体内积蓄造成的一种机体中毒状态。此外还有一种延迟性中毒(deyed toxicity),这种中毒通常需要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长期用药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多器官损害,削弱免疫机能,引起多种感染。如通过不洁注射器传播的各种传染病、艾滋病等。用药所产生的毒性作用还包括身体依赖、心理依赖和耐受性以及戒断反应。不同的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不尽相同。
(二)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是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是因长期用药在突然中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常常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各种药物戒断反应表现不完全相同。
(三)心理变态与精神障碍
这是药物滥用所致的最严重的身心损害。幻觉、妄想是最突出的精神障碍,用药者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出现一系列异常行为或危险行为。毒品对人的心理、意志普遍存在麻醉和瓦解作用,如沉迷、冷漠、萎靡不振、虚弱等,行为与人格发生改变,对社会、家庭失去责任感,极端自私,说谎骗人,生活颓废,道德沦丧,形成变态人格、智能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不少人还进一步发生违法犯罪活动。
四、药物滥用发生机理
药物滥用的原因很复杂,它涉及个体与环境、心理与社会、经济与政治、历史与现实等方方面面。就个体而言,药物滥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相互影响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一)神经生物学因素
有关药物依赖原因的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科学方面,重点探讨其形成机制。
154年,美国心理学家olds和ilner在探查鼠的中脑网状系统睡眠控制区的实验中,将刺激电极错插埋入一实验鼠的中脑,偶然发现鼠脑内的某些区域具有一种乐于接受通常被认为是惩罚性电流刺激的本能。这种本能从进化角度看虽然很原始,却异常强大,以至于进行电刺激的鼠以每小时500~5000次的速率疯狂地踏压开关杠杆连续自行刺激。这种刺激比食物、水等动物所喜爱和赖以生存的东西更富有吸引力。olds当时就意识到动物脑内存在一种“愉快中枢”(pleasure center)或强化区(rercent area),弱电流刺激该区可以提供一种“奖赏”(reward)效应。olds研究所揭示的奖赏系统对成瘾性药物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此后不久,nichols等研究发现在鼠的饮用水里加入吗啡后,鼠的饮水量大增。nichols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吗啡的“自身给药”(self-adistred)技术。自身给药是一种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而这种能够起到控制作用的结果就称之为强化剂。强化过程有两种主要特征一是巩固特性,无论是什么行为,一旦得到强化,这种行为当时就被记忆并巩固下来,即使过后因之要受到惩罚;二是强化的递增度特性,这可视为一种正反馈效应。以上两种特性可以解释药物滥用者的一般性行为特征。例如,在尝试或初始使用某种成瘾性物质所致的强烈精神效应往往使其终生难忘,并产生觅药行为,这种行为通过持续的用药而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加强。据此论点,上述动物自行所施的电流即是一种强化剂,自行给药的吗啡也是一种强化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0年,who集合了各国专家的意见,制订了《关于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致精神与行为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指导》,载于icd中,成为各国专家在开展治疗和研究工作中普遍遵循的依据。
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先在西方国家进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药物滥用(吸毒),给人类健康和文明构成了严重威胁。毒品由传统的鸦片、发展到各种兴奋剂、催眠镇静药等,吸毒者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吸毒现象已超出亚洲、中东和远东传统地区,向西欧、大洋洲蔓延。根据who的统计,全球药物滥用人数已逾4800万,实际人数远不止此,若加上酒精、烟草成瘾者则更为惊人。全球非法毒品交易额高达5000多亿美元。在我国,绝迹数十年的毒品危害又死灰复燃,仅鸦片类吸毒者就达数十万。毒品的迅速泛滥导致的社会问题已十分突出,人类正为此面临着一场新的“战争”。
三、药物滥用的心身危害
(一)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引起的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药物滥用所引起的毒性反应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过程。前者主要是由于所滥用的药物剂量超过个体的承受能力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后者主要是由于长期持续用药或药物在体内积蓄造成的一种机体中毒状态。此外还有一种延迟性中毒(deyed toxicity),这种中毒通常需要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长期用药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多器官损害,削弱免疫机能,引起多种感染。如通过不洁注射器传播的各种传染病、艾滋病等。用药所产生的毒性作用还包括身体依赖、心理依赖和耐受性以及戒断反应。不同的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不尽相同。
(二)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是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是因长期用药在突然中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常常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各种药物戒断反应表现不完全相同。
(三)心理变态与精神障碍
这是药物滥用所致的最严重的身心损害。幻觉、妄想是最突出的精神障碍,用药者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出现一系列异常行为或危险行为。毒品对人的心理、意志普遍存在麻醉和瓦解作用,如沉迷、冷漠、萎靡不振、虚弱等,行为与人格发生改变,对社会、家庭失去责任感,极端自私,说谎骗人,生活颓废,道德沦丧,形成变态人格、智能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不少人还进一步发生违法犯罪活动。
四、药物滥用发生机理
药物滥用的原因很复杂,它涉及个体与环境、心理与社会、经济与政治、历史与现实等方方面面。就个体而言,药物滥用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与相互影响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一)神经生物学因素
有关药物依赖原因的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科学方面,重点探讨其形成机制。
154年,美国心理学家olds和ilner在探查鼠的中脑网状系统睡眠控制区的实验中,将刺激电极错插埋入一实验鼠的中脑,偶然发现鼠脑内的某些区域具有一种乐于接受通常被认为是惩罚性电流刺激的本能。这种本能从进化角度看虽然很原始,却异常强大,以至于进行电刺激的鼠以每小时500~5000次的速率疯狂地踏压开关杠杆连续自行刺激。这种刺激比食物、水等动物所喜爱和赖以生存的东西更富有吸引力。olds当时就意识到动物脑内存在一种“愉快中枢”(pleasure center)或强化区(rercent area),弱电流刺激该区可以提供一种“奖赏”(reward)效应。olds研究所揭示的奖赏系统对成瘾性药物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此后不久,nichols等研究发现在鼠的饮用水里加入吗啡后,鼠的饮水量大增。nichols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吗啡的“自身给药”(self-adistred)技术。自身给药是一种操作性行为(operant behavior),而这种能够起到控制作用的结果就称之为强化剂。强化过程有两种主要特征一是巩固特性,无论是什么行为,一旦得到强化,这种行为当时就被记忆并巩固下来,即使过后因之要受到惩罚;二是强化的递增度特性,这可视为一种正反馈效应。以上两种特性可以解释药物滥用者的一般性行为特征。例如,在尝试或初始使用某种成瘾性物质所致的强烈精神效应往往使其终生难忘,并产生觅药行为,这种行为通过持续的用药而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加强。据此论点,上述动物自行所施的电流即是一种强化剂,自行给药的吗啡也是一种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