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识法王直接被这一掌拍入了地底深处。

    巨大掌印范围内,皆是燃烧焦痕,久久不息,这片广袤地域竟是成了名副其实的焦土,幸而此地空旷无人,否则便要生灵涂炭。

    不过无识法王也不是易与之辈,还不至于被一掌生生拍死。

    在齐玄素的感知之中,这位佛门大觉金仙虽然遭受重创,但正在急速上升,意图突破佛掌的镇压。

    齐玄素岂能让他如愿?当即袍袖一挥。

    无数阴影随之而动,一座山峰凭空出现。

    此山不大,就像剑仙以飞剑截断了一个峰头,并非一整座山,只是此山通体如墨,一切景物虽然栩栩如生形神兼备,但皆为纯黑之色,犹如丹青大家挥毫泼墨画出的山水。

    再看此山形貌,不是凭空杜撰出来,而是与大雪山瑶池所在的山峰十分相似,就好似将大雪山的一个峰头拓印下来一般。

    这正是上古巫教的“影之术”,玄妙非常,上古巫教能够在儒道两家兴起之前称霸上古时代,自有其道理。

    齐玄素得了巫真的传承之后,便掌握了“影之术”,可以拓印影子化作实物,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弄假为真。

    三位仙人炼制“神符”的时候,齐玄素没有闲着,本着就近的原则,“采集”了大雪山瑶池所在山峰的影子,收在袖中。

    此时将山影放出,便仿佛真正的山岳从天而降。这也与齐玄素的修为有关,若是他能成就仙人,便可以拓印整个大雪山行宫了。

    一瞬间,乌压压、黑沉沉的山峰当空而落,刚好镇压在掌印之上,除了漆黑如墨之外,竟是与真实的山峰别无二致。

    被压在佛掌之下的无识法王顿时没了动静。

    另一边,萧和尚与林元妙的激战还在继续。

    萧和尚轻飘飘地拍出一掌,招式都是寻常,但是掌至中途,陡然一变,一掌变两掌,两掌化四掌,四掌变八掌,八掌再演化至十六掌,生生不尽,虽是佛门拳掌,但是有道门的三化万物之意。

    这门“千佛掌”与道门的“万华神剑掌”有异曲同工之妙,威力大小全看修为如何。而且不同于普通的掌影,这些手掌皆是真实无比。或者说,这些手掌都是金身,只是手掌以外的金身其他部分被省略去了。

    所以不存在虚虚实实,任何一掌都是实打实的。

    只见在顷刻之间,萧和尚已经将十六掌变为三十二掌,进而幻化为六十四掌,再变一百二十八掌,视线所及,仿佛一面由金色手掌组成的铜墙铁壁。

    萧和尚这等境界,看似用的是“千佛掌”,实是将平生所学悉数融会贯通,熔于一炉之中。每一只手掌都是不同的掌法,一百二十八掌便是一百二十八路掌法。

    又见萧和尚在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之间来回颠倒,变幻莫测,每一掌甫到中途,已变了数十个方位,掌法如此精纯玄妙,真是生平所未睹。

    反观林元妙,他也是徒手作战,招数却甚是质朴,虽然在萧和尚掌法的牵扯之下,显得颇为窒滞生硬,但不论萧和尚的掌法如何离奇莫测,他也总能随之变招,所以只是落入下风,还不至于落败。

    就在这时,场上的形势陡然一变,只见得林元妙不知用出何种神通手段,在刹那间分化出十六个分身,同时轰出双拳,正合“三十二势拳”之数。

    当年大晋太祖皇帝就是凭借这路拳法打遍天下无敌手,建立了大晋江山。

    虽然在数量上比不得“千佛掌”的万千掌影,但胜在拳势刚猛,就像一支人马俱是披甲的铁骑冲锋,生生撕裂开众多步军的方阵。

    然后林元妙本尊的双掌狠狠拍在萧和尚的胸膛上。

    寻常天人被如此一拍,怕不是要直接炸裂成一团血雾,就算是伪仙,也要重伤。

    可对于萧和尚而言,却是无关大碍,就连身形都没摇晃一下。

    萧和尚诵了一声佛号,手结“宝瓶印”。

    林元妙的十六道分身骤然破碎,重新归于林元妙本尊。

    只见林元妙一掌缓缓向前推出,看似一切了无异常,可在萧和尚的视线之中,林元妙已经消失不见,无法感知其具体位置,好似一掌挡在自己眼前,眼前掌纹便如山川河流,可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不过萧和尚也是经验丰富之人,任你千万变化,我自岿然不动,变为“不动明王印”,本就已经变为金色的皮肤顿时笼罩上一层淡淡金光,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诸邪辟易,是为金刚不坏。

    一瞬之间,林元妙已经有数掌拍在萧和尚的身上,只是伤不得萧和尚分毫,反而是如撞钟一般,发出阵阵轰鸣响声。

    林元妙久攻不下,便要抽身后撤,便在这时,萧和尚转守为攻,用出“施无畏印”,平平前推,带出一阵剧烈轰鸣之声。

    林元妙冷笑一声,若要比拼修为,那他是丝毫不怕的,于是也一掌推出相迎。

    只听得轰然一声,双掌相交,林元妙猛地向后退去,如一片落叶,在空中随风飘荡,轨迹更是让人捉摸不定,而萧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过河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莫问江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问江湖并收藏过河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