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上,看着韩建昆笑着问道:“咋?咱们厂生产了电视机,你就要买给她?”
“没,拢共就那么几个节目,翻来覆去的,她早晚看腻歪了。”
韩建昆笑了笑,说道:“我就是想着,咱们厂发展的真是快,都能生产电视机了。”
“其实吧,电视机的生产技术并不难。”
李学武给他解释道:“尤其是现在普遍应用的黑白电视机,你要能搞到所有的零配件,找我大哥,他都能帮你组装一台。”
“什么东西都是,看着很难,其实难的是工业化生产。”
“不太懂,我们家的收音机我都不敢拆。”
韩建昆微微摇头,道:“你要让我修家具、修房子,干点体力活我都行,就是这个先进的玩意,我不敢碰。”
“电视机就先进了?”
李学武笑着看了他,问道:“你知道咱家的电视机是彩色的吧?”
“知道,您给我说过。”
韩建昆耸了耸肩膀,道:“京茹还问呢,为啥彩色电视机放出来的画面都是黑白的。”
“黑白电视信号,和彩色电视信号,这是电视台决定的。”
李学武解释道:“咱们有彩色电视机不行,电视台制作节目的时候,还得做成彩色的才行。”
“不过你知道,彩色电视机,在世界上其实也不算高科技了。”
“移动电话听过吗?”
“没有——车载电话吗?”
韩建昆回头看了李学武一眼,道:“车载电话我知道,以前见过,领导的车上就有。”
“不是这个,更不是电话。”
李学武踢了踢脚前面的大电台,笑着解释道:“移动电话,两个烟盒那么大,一斤沉。”
“没有电话线牵着,也不用车载天线辅助,就揣在兜里,走到哪都能跟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通讯。”
“这么神奇?真的?”
韩建昆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他心里有些怀疑,但觉得李学武不会骗他。
“咱们也有了吗?”
“没,这种技术不算是很先进,但没办法普及。”
李学武介绍道:“北边毛子搞出来的,五九年的时候还在布鲁塞尔得了个技术金奖。”
“真神奇,您懂的真多。”
韩建昆由衷地感慨道:“我就不知道这些,每天除了上班工作,下班回家。”
“信息的渠道,对于咱们来说,都是一种资源。”
李学武给他解释道:“比如报纸,它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渠道,咱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天下事。”
“但你愿意订购报纸,或者说为这种资源付出成本吗?”
这边月,家里订报纸的,基本上都是干部家庭。
这里说的干部家庭,可不是股级,或者在街道当个小组长啥的,那不叫干部,叫干事。
李学武家里订了三份报纸,每天早晨都有骑着自行车的邮递员给送家来。
这是他早饭前必看的学习材料,也是了解形势的渠道。
要不怎么说,小时候班级里谁的书皮是用报纸包的,或者打的纸壳子是报纸叠的,他们家一定有势力呢。
“那个……我不订报纸,不看报纸”韩建昆犹豫着说道:“其实就是主动放弃了获取信息的权利和能力?”
“可以这么说”李学武笑着点头道:“当信息传播成本高于信息本身的成本时,你就得花钱来获取。”
“比如书籍,比如报纸,比如收音机,比如电视机,越具有快速和范围传播性的方式越贵重。”
“看来是这样的,收音机就比报纸贵。”
韩建昆说着说着自己也笑了,打着方向盘拐进了海运仓街道,摇头苦笑道:“我都没想过这种问题,活得糊涂了。”
“难得糊涂,有时候信息传播太快了也不是好事。”
李学武一想到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觉得还是这个时代纯粹,有灵魂。
你懂的多,并不意味着你认知多了,或者说掌握的知识更多了。
新闻免费看,报纸随便读,书籍都有能力购买了,可还有人看了吗?
手机上的各种讯息多,天下事尽在掌中握,可那些信息不都是有用的,好坏还是看主观应用。
“我懂的越多,知道的越多,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就越少,你信不信?”
李学武笑着问了他一句,随后下了汽车。
韩建昆一头雾水地去停了车,再拎着土特产跟李学武进院回屋的时候,还在想这个问题。
刘茵强打着精神坐在客厅里织毛衣,见着儿子回来了,嘘寒问暖,很怕在外面遭罪。
秦京茹也没睡着,听见车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帮忙开的门。
要帮着李学武收拾行李,却被李学武叫住了,让她明天有时间再收拾。
韩建昆还在往屋里搬运着李学武从钢城带回来的箱子,秦京茹也跟着忙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拢共就那么几个节目,翻来覆去的,她早晚看腻歪了。”
韩建昆笑了笑,说道:“我就是想着,咱们厂发展的真是快,都能生产电视机了。”
“其实吧,电视机的生产技术并不难。”
李学武给他解释道:“尤其是现在普遍应用的黑白电视机,你要能搞到所有的零配件,找我大哥,他都能帮你组装一台。”
“什么东西都是,看着很难,其实难的是工业化生产。”
“不太懂,我们家的收音机我都不敢拆。”
韩建昆微微摇头,道:“你要让我修家具、修房子,干点体力活我都行,就是这个先进的玩意,我不敢碰。”
“电视机就先进了?”
李学武笑着看了他,问道:“你知道咱家的电视机是彩色的吧?”
“知道,您给我说过。”
韩建昆耸了耸肩膀,道:“京茹还问呢,为啥彩色电视机放出来的画面都是黑白的。”
“黑白电视信号,和彩色电视信号,这是电视台决定的。”
李学武解释道:“咱们有彩色电视机不行,电视台制作节目的时候,还得做成彩色的才行。”
“不过你知道,彩色电视机,在世界上其实也不算高科技了。”
“移动电话听过吗?”
“没有——车载电话吗?”
韩建昆回头看了李学武一眼,道:“车载电话我知道,以前见过,领导的车上就有。”
“不是这个,更不是电话。”
李学武踢了踢脚前面的大电台,笑着解释道:“移动电话,两个烟盒那么大,一斤沉。”
“没有电话线牵着,也不用车载天线辅助,就揣在兜里,走到哪都能跟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通讯。”
“这么神奇?真的?”
韩建昆还真是第一次听说,他心里有些怀疑,但觉得李学武不会骗他。
“咱们也有了吗?”
“没,这种技术不算是很先进,但没办法普及。”
李学武介绍道:“北边毛子搞出来的,五九年的时候还在布鲁塞尔得了个技术金奖。”
“真神奇,您懂的真多。”
韩建昆由衷地感慨道:“我就不知道这些,每天除了上班工作,下班回家。”
“信息的渠道,对于咱们来说,都是一种资源。”
李学武给他解释道:“比如报纸,它就是一种信息传播渠道,咱们可以通过报纸了解天下事。”
“但你愿意订购报纸,或者说为这种资源付出成本吗?”
这边月,家里订报纸的,基本上都是干部家庭。
这里说的干部家庭,可不是股级,或者在街道当个小组长啥的,那不叫干部,叫干事。
李学武家里订了三份报纸,每天早晨都有骑着自行车的邮递员给送家来。
这是他早饭前必看的学习材料,也是了解形势的渠道。
要不怎么说,小时候班级里谁的书皮是用报纸包的,或者打的纸壳子是报纸叠的,他们家一定有势力呢。
“那个……我不订报纸,不看报纸”韩建昆犹豫着说道:“其实就是主动放弃了获取信息的权利和能力?”
“可以这么说”李学武笑着点头道:“当信息传播成本高于信息本身的成本时,你就得花钱来获取。”
“比如书籍,比如报纸,比如收音机,比如电视机,越具有快速和范围传播性的方式越贵重。”
“看来是这样的,收音机就比报纸贵。”
韩建昆说着说着自己也笑了,打着方向盘拐进了海运仓街道,摇头苦笑道:“我都没想过这种问题,活得糊涂了。”
“难得糊涂,有时候信息传播太快了也不是好事。”
李学武一想到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觉得还是这个时代纯粹,有灵魂。
你懂的多,并不意味着你认知多了,或者说掌握的知识更多了。
新闻免费看,报纸随便读,书籍都有能力购买了,可还有人看了吗?
手机上的各种讯息多,天下事尽在掌中握,可那些信息不都是有用的,好坏还是看主观应用。
“我懂的越多,知道的越多,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就越少,你信不信?”
李学武笑着问了他一句,随后下了汽车。
韩建昆一头雾水地去停了车,再拎着土特产跟李学武进院回屋的时候,还在想这个问题。
刘茵强打着精神坐在客厅里织毛衣,见着儿子回来了,嘘寒问暖,很怕在外面遭罪。
秦京茹也没睡着,听见车动静从屋里走了出来帮忙开的门。
要帮着李学武收拾行李,却被李学武叫住了,让她明天有时间再收拾。
韩建昆还在往屋里搬运着李学武从钢城带回来的箱子,秦京茹也跟着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