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练了。”

    汉斯见他们决意离去,只能无奈放手。

    回去后,这些学生直接被授予教师衔,给军-事学院学生上课。

    不服?

    呵呵,这段时间的经历,能讲三天三夜。

    “这么跟你们讲吧,咱们队长随口指点一句,那汉斯直接转败为胜……”

    “枪爆手榴弹见过么?”

    “咱们队长设计的堑壕,汉斯连一个连打对面四个连,英-法-士兵愣是没冲过来……”

    连高丽都去学院讲了三天课。

    所有人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最主要的,他们全须全尾囫囵个回来了。

    赵传薪转了一圈,陪老婆孩子们,顺便略作休整。

    各种订单还在源源不断往欧陆运输。

    7月初,赵传薪带另一队学生,去了奥斯曼帝-国东-北部的高-加索地区。

    他带着学生在马拉兹吉尔特,随奥斯曼帝-国军队对抗沙-俄大-军。

    赵传薪特别针对沙俄,即便带学生学习,即便赚钱,但格外关照沙-俄,让他们尽可能的减员。

    每次少量,次数多了,结局截然不同。

    前面奥斯曼帝-国打的顺风顺水。

    直到8月8日,遭到沙-俄军队堵截。

    就是逆风局才狂涨经验。

    在险象环生中,一群学生迅速完成蜕变。

    这队学生,学不到德-国那种精密的战-争艺术,但中-东-战场运动性比西线高,他们见识了欧-战中的步炮协调和延时型反攻。

    赵传薪教学生教出了心得。

    很快又带第三波学生,参加了英国和奥斯曼帝-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加时赛战-争。

    这次,赵传薪明显偏向同盟-国一方,他带着学生参加了库特·艾·阿玛拉的防守战。

    英-军有480公里的通信线路,为了保护通信线路,就只能在沿途分散兵力,导致攻-打库特·艾·阿玛拉的时候兵力不足。

    赵传薪与奥斯曼帝-国的此战首-领纳·阿德·丁·帕沙商量,让他们分给十个学生500人指挥,代价是为这五百人的枪支弹药和军粮负责。

    帮忙干活,还给物资,何乐不为?

    赵传薪所在的这条防线上,学生带着士兵布置了铁丝网障碍区,倒塌的土墙也被柱子支棱起来,重重叠叠的防备英-军炮击。

    然后分门别类的规划出补给线、预备阵地、指挥所和营房。

    队伍虽小,五脏俱全。

    赵传薪穿着土黄色短袖,吃海鲜面,咬着蒜瓣,丝毫不理会空气中扬起的尘土。

    “队长,能给俺一瓣蒜吗?”一个叫王光复的学生不好意思开口。

    赵传薪丢了两头蒜过去:“你们几个分分吧。”

    王光复拿着蒜出门,给外面十个人分了。

    这支五百人队伍,作战服、军粮、武器装备等与别的部队都不同。

    土黄色作战服,和当地建筑和大地相仿,隐蔽性极强。

    军-粮是B类和C类。

    这已经不错了。

    赵传薪不需要和士兵共进退,他天天开小灶,反正也不是他带-兵。

    虽然已经9月末,但这里天气依旧炎热。

    战-场尸体腐烂散发的恶臭随风飘荡,令人作呕。

    吃过晚饭,英-军又开始开炮。

    各方进入防空掩体躲避。

    有人拿赵传薪做的潜望镜探出掩体查看敌情。

    王光复总是疑神疑鬼,觉得其它防线随时崩溃,或许英-军已经打到了后方。

    他是这支队伍的“司-令”。

    夜里,英-军发起冲锋。

    王光复这里本来是侧翼,却不妨英军将攻击方向偏移200米,这里便首当其冲。

    王光复立即让之前设计的火力点,给英-军来了一组组合拳。

    裹着头巾的印——度小分队伤亡惨重。

    但接下来澳洲的士兵就没那么好打了。

    澳-洲兵比英-国兵还精锐。

    他们分散开,与第二梯队打起了手榴弹战。

    赵传薪的苹果雷威力大,体积小,丢的更远。

    英-军手榴弹里的炸药似乎有点问题,威力感人。

    赵传薪在黑暗中抽烟,忽然他起身朝外走去,来到指挥部告诉王光复:“小心3号阵地,那里是拐角。”

    说完,他在旁边坐着看热闹。

    王光复取出之前绘制的地形图一看,悚然一惊:“快,第四梯队,部署在3号阵地上。”

    此处是土城的边缘,3号阵地拐角处,有利于攻方不利于守方。

    赵传薪在黑暗中稳坐如山。

    不多时,战斗进入白热化。

    另一个学生来报:“2号阵地告急……”

    王光复只觉得头皮发麻。

    赵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清末的法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黄文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黄文才并收藏清末的法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