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十二月,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落下,整个关中平原白雪皑皑,一片银装素裹。
华清宫的御书房内炭火正旺,忽然爆起一串火星子,噼啪作响,使房间里格外温暖。
李邺正在看一本奏折,奏折是苏州刺史韦应物写来,韦见素指出连续三年的科举江南士子占比太低,今年进士科江南士子更是全军覆灭。
韦应物认为是科举考题对江南士子不公。
韦应物指的是最后策论题。
“启禀陛下,江南偏安一隅,对天下大事知之甚少,偶然知之,也是只言片语,知而不详,偏偏对策要求极高,现实性极高,诸如辽东安西,诸如陇右南诏,需天文地理无一不知,需历史渊源如数家珍,微臣也曾拜读进士高中者大作,思虑老辣胜过宰相,眼光深远,几十年官宦皆自叹不如,这真是他们所思所虑,还是他们父祖长辈的教导?
江南士子大多皆弱冠之年,如何让他们去了解国之大事?如何让他们个个变身宰相,忧国忧民,见解深远,考虑大唐百年之布局?
陛下,难啊!
另外,朝廷地方都在倡导行万里路,读万里书,朝廷可曾考虑过贫寒士子的家境承受?
陛下常常说,寒门子弟当自强,但朝廷设计制度,又几时为寒门子弟考虑过?
臣胡言乱语,实在是所见所闻所虑太多,不吐不快,望陛下赎罪!”
韦应物的这本奏折让李邺深深触动了,让他不得不开始反思,实际上这不是韦应物第一个提出来,他父亲李岱当年也批评过他,乱改科举,贻害无穷。
自从当年河陇科举开始改革后,这两年科举改革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开元天宝还有不少寒门子弟考中进士,但自从他科举改革后便越来越少,这两年基本上没有了。
原本只考书本内容,对寒门子弟和权贵子弟都是公平的,现在加重了对策题后,不光对寒门子弟不公,甚至对富家子弟也不公,只对世家宦官子弟有利。
这是李邺所犯下的一个巨大的认知性错误,他想当然的以为天下士子都应该了解国家大事,事实上,在信息闭塞的大唐,只有最接近权力的人才能了解到一点点国家大事,绝大部分人都一无所知,甚至连地方官都不知道。
还有游学风开始兴起,原本也是李邺鼓励的,让学生出去走走,见见世面,不要做书呆子,但他却忽略了游学费用的负担问题,官府再补贴食宿也不可能不花钱,最基本的车船开支就不少,出去一个月,最少最少也要花三四贯钱,这对贫寒家庭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又不能完全由地方官府负担,不现实。
所以很多改革看似公平,实际上却蕴藏着巨大的不公平,很多从前想当然的决策,为后面藏下了巨大的隐患,恶果开始显现了。
这时,宫女在门口禀报,“陛下,韦相国和张相国来了!”
这两人来得正好,李邺连忙道:“快快请进!”
很快,韦见素和张立一起走进来,一起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李邺歉意道:“这么冷的天,还让两位跑来华清宫来!”
“回禀陛下,偶然来一次也无妨!”
一般李邺和朝廷重臣都是书信往来,但两人亲自跑来,必然是有重要之事。
李邺请二人坐下,又让宫女上了热茶,两人喝了热茶,身体舒服了很多。
韦见素开口道:“这次我们二人过来,是为废奴之事而来。”
李邺点点头,自己要求年底前各级官员必须完成废奴,可以说这是一个死命令,没有半点含糊,李邺也知道官员们口是心非,触及他们的切身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但有的事情他非做不可,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求废奴,但基本上都没有成功,做得最好的是宋朝,可一但经历了落后的游牧民族统治,奴隶制度又开始泛滥。
“两位是不是想求情,再宽延半年时间?”
“陛下,朝野上下确实反响比较厉害,奴隶毕竟是财产,说废除就废除,损失又无从补偿,微臣建议是不是稍微给一点补偿,大家也有积极性去做,另外年底在时间上确实有点压力了,尤其陛下的株连措施,让官员们普遍不满。”
李邺点点头,“株连确实不妥,可以取消,朕也知道年底时间很紧,但就算到了明年六月,大家一定还是没有任何行动,又在喊时间紧了,期限永远向后拖延,如果不处罚一批官员,永远震慑不了他们,至于补偿,现在给了补偿,那么以前老实废奴的官员怎么办?
朕从前年就开始禁止奴隶买卖了,他们手中的奴隶都至少给他们劳作了两年以上,买奴隶的本钱早就赚回来了,朝廷的财政虽然宽裕,也不能随意挥霍,朕不会给一文钱补偿。”
张立无奈,只得道:”很多官员反应,家仆虽为奴隶,但已经相处多年,情同家人.”
“等一等!”
李邺一摆手打断了张立的话,不满道:“张相国,说这些话的人简直就是无耻之徒,什么叫情同家人,这些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清宫的御书房内炭火正旺,忽然爆起一串火星子,噼啪作响,使房间里格外温暖。
李邺正在看一本奏折,奏折是苏州刺史韦应物写来,韦见素指出连续三年的科举江南士子占比太低,今年进士科江南士子更是全军覆灭。
韦应物认为是科举考题对江南士子不公。
韦应物指的是最后策论题。
“启禀陛下,江南偏安一隅,对天下大事知之甚少,偶然知之,也是只言片语,知而不详,偏偏对策要求极高,现实性极高,诸如辽东安西,诸如陇右南诏,需天文地理无一不知,需历史渊源如数家珍,微臣也曾拜读进士高中者大作,思虑老辣胜过宰相,眼光深远,几十年官宦皆自叹不如,这真是他们所思所虑,还是他们父祖长辈的教导?
江南士子大多皆弱冠之年,如何让他们去了解国之大事?如何让他们个个变身宰相,忧国忧民,见解深远,考虑大唐百年之布局?
陛下,难啊!
另外,朝廷地方都在倡导行万里路,读万里书,朝廷可曾考虑过贫寒士子的家境承受?
陛下常常说,寒门子弟当自强,但朝廷设计制度,又几时为寒门子弟考虑过?
臣胡言乱语,实在是所见所闻所虑太多,不吐不快,望陛下赎罪!”
韦应物的这本奏折让李邺深深触动了,让他不得不开始反思,实际上这不是韦应物第一个提出来,他父亲李岱当年也批评过他,乱改科举,贻害无穷。
自从当年河陇科举开始改革后,这两年科举改革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开元天宝还有不少寒门子弟考中进士,但自从他科举改革后便越来越少,这两年基本上没有了。
原本只考书本内容,对寒门子弟和权贵子弟都是公平的,现在加重了对策题后,不光对寒门子弟不公,甚至对富家子弟也不公,只对世家宦官子弟有利。
这是李邺所犯下的一个巨大的认知性错误,他想当然的以为天下士子都应该了解国家大事,事实上,在信息闭塞的大唐,只有最接近权力的人才能了解到一点点国家大事,绝大部分人都一无所知,甚至连地方官都不知道。
还有游学风开始兴起,原本也是李邺鼓励的,让学生出去走走,见见世面,不要做书呆子,但他却忽略了游学费用的负担问题,官府再补贴食宿也不可能不花钱,最基本的车船开支就不少,出去一个月,最少最少也要花三四贯钱,这对贫寒家庭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又不能完全由地方官府负担,不现实。
所以很多改革看似公平,实际上却蕴藏着巨大的不公平,很多从前想当然的决策,为后面藏下了巨大的隐患,恶果开始显现了。
这时,宫女在门口禀报,“陛下,韦相国和张相国来了!”
这两人来得正好,李邺连忙道:“快快请进!”
很快,韦见素和张立一起走进来,一起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李邺歉意道:“这么冷的天,还让两位跑来华清宫来!”
“回禀陛下,偶然来一次也无妨!”
一般李邺和朝廷重臣都是书信往来,但两人亲自跑来,必然是有重要之事。
李邺请二人坐下,又让宫女上了热茶,两人喝了热茶,身体舒服了很多。
韦见素开口道:“这次我们二人过来,是为废奴之事而来。”
李邺点点头,自己要求年底前各级官员必须完成废奴,可以说这是一个死命令,没有半点含糊,李邺也知道官员们口是心非,触及他们的切身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但有的事情他非做不可,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求废奴,但基本上都没有成功,做得最好的是宋朝,可一但经历了落后的游牧民族统治,奴隶制度又开始泛滥。
“两位是不是想求情,再宽延半年时间?”
“陛下,朝野上下确实反响比较厉害,奴隶毕竟是财产,说废除就废除,损失又无从补偿,微臣建议是不是稍微给一点补偿,大家也有积极性去做,另外年底在时间上确实有点压力了,尤其陛下的株连措施,让官员们普遍不满。”
李邺点点头,“株连确实不妥,可以取消,朕也知道年底时间很紧,但就算到了明年六月,大家一定还是没有任何行动,又在喊时间紧了,期限永远向后拖延,如果不处罚一批官员,永远震慑不了他们,至于补偿,现在给了补偿,那么以前老实废奴的官员怎么办?
朕从前年就开始禁止奴隶买卖了,他们手中的奴隶都至少给他们劳作了两年以上,买奴隶的本钱早就赚回来了,朝廷的财政虽然宽裕,也不能随意挥霍,朕不会给一文钱补偿。”
张立无奈,只得道:”很多官员反应,家仆虽为奴隶,但已经相处多年,情同家人.”
“等一等!”
李邺一摆手打断了张立的话,不满道:“张相国,说这些话的人简直就是无耻之徒,什么叫情同家人,这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