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丰看了拔野古大可汗的亲笔信,笑了起来,“这兄弟二人的内战来得好巧,眼看着唐军要发动灭室韦之战,他们的内战就来了。”

    张典眉头一皱,“长史是不是认为这并非巧合,而是两支拔野古部不想帮室韦军作战而想的招数?但大可汗又请我们出兵帮助他剿灭小可汗,如果是演戏,应该不会让我们出兵吧!”

    魏丰笑了笑道:“大小拔野古势同水火,两人之间是不可能演戏,我是说小可汗故意挑起战争,他的真正意图我其实可以猜到。”

    一旁马璘道:“室韦可不是傻子,如果真是魏长史的分析,小可汗不想出兵助室韦,室韦一定也看得出来,我认为室韦会趁小可汗后方兵力空虚的机会,出兵强占小可汗地盘,给他们留条后路,我们不能给室韦这样的机会,我考虑出兵,堵住室韦西进之路。”

    马璘最担心室韦西撤,他时时刻刻都会从这个出发点考虑。

    张典点了点头,“我支持元帅的想法,魏长史认为呢?”

    魏丰实际上是他们的军师,李邺极为看重魏丰,特地给了他一面金牌,他有权一票否决马璘和张典的作战决策,所以无论马璘和张典出兵都一定要征得魏丰的同意。

    魏丰沉吟一下,“这是典型的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之局,我们想做渔翁,或许室韦也想做渔翁,所以我们好好策划一下,不要最后军队派进去,反而被小可汗和室韦军夹击,把我们的军队吞了。”

    张典和马璘对望一眼,他们这才明白魏丰的担心,魏丰是担心小可汗和室韦设局,把唐军引进去。

    “魏长史有方案吗?”

    魏丰淡淡一笑,“只要策划得好,完全可以反破这一局,最后是谁杀谁还不知道!”

    三天后,余长阳率领一万骑兵出现在松漠州以东的草原上,这里属于拔野古小可汗沙吉的领地,拔野古大可汗达达的领地在南面。

    唐朝的草原胡人主要是铁勒人,包括回纥也是铁勒人一支,契丹崛起后,建立了辽国,而与契丹同根同源,被称为北契丹的室韦人得到契丹的强力支持,不断向西扩张,把铁勒人赶去了中亚,室韦人成为草原主人,也就是今天的蒙古人。

    所以从隋唐时代开始,就是东胡人逐渐崛起的过程,它们距离中原腹地之一的河北太近,渡过渤海就能直接威胁整个中原,这就能理解了隋朝为什么要打高句丽,从隋文帝开始,到隋炀帝,最后是唐高宗灭了高句丽。

    高句丽灭亡后,辽东群雄争霸,最后是靺鞨人和契丹人崛起,一个建立了渤海国,一个建立辽国。

    后来又是黑水靺鞨崛起,改名为女真,建立金国,再后来金国也同样被由东胡室韦部演变而来的蒙古人所灭,最后还是东胡人首领努尔哈赤崛起,建立了清朝,东胡人甚至包括了现在的朝鲜。

    为什么东胡人影响这么深远,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东胡距离河北太近,他们容易获得中原的先进技术,加上本身具备的草原胡人的彪悍,东胡人成为了游牧胡人的升级版,懂技术的胡人。

    当然,唐朝的统治者并不是没有意识到东胡的巨大隐患,从李世民到武则天都在不断加强对辽东的控制,成立安东都护府也是出于这个战略考虑。

    但唐朝最大的世敌吐蕃形成了对唐王朝的巨大战略压力,整个开元和天宝年间,吐蕃的不断进攻迫使唐朝不得不暂时放松对东胡的控制,导致安东都护府不断后退,最后消亡。

    东胡对唐王朝最沉重的一击就是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虽然都是粟特人,但他们的手下大将基本上都是东胡人,一半军队也是东胡人。

    契丹为什么能在唐朝后期崛起,它就像二战时的美国,承接了安史之乱掠夺中原的大量财富和人口,到了五代十国,更是契丹人发展壮大的良机,从石敬瑭手中得到了幽州,契丹终成大器,建立了辽王朝。

    余长阳的一万军队出现在拔野古的地盘上时,三万室韦军也悄然出动,从东面向唐军慢慢靠拢,而小可汗沙吉也率领两万军队向唐军靠近,一东一西,两支军队对唐军形成了包围势态。

    与此同时,另外一支两万唐军骑兵在张典的率领下迅速插到了三万室韦军背后,对室韦军形成了一个反包围。

    唐军主帅马璘的特使李曲也已经抵达了大可汗达达的王帐,李曲年约三十余岁,是马璘的幕僚,主管军资粮草,十分精明能干,深受马璘的器重。

    达达亲自出来迎接唐军主帅特使,达达也是三十余岁,身材不高,略有点富态,他因为外貌不佳,所以父亲偏心高大英武的小儿子。

    达达的父亲是前任拔野古可汗伯律,按照草原传统,可汗位继承应该是由兄及弟,但伯律的两个兄弟都早死,他的可汗位必须给儿子,而且是长子继承。

    但伯律偏心小儿子,便刻意扶植小儿子,给了他最好的牧场和大量人口,到最后局面无法收拾,伯律才终于意识到自己铸下大错,导致拔野古出现两个权力中心,但伯律的纠错却是想毒杀长子,让小儿子为可汗。

    伯律的倒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藏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高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高月并收藏藏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