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禁军步卒们排列着严丝合缝的队列,整齐划一地跟着鼓点向前踏步,战靴每次踏在地面上,似乎都如同铁锤一般砸在守军的心上!

    【临淄】的城墙已经坍塌——曾经高耸的城墙,已经有了不止一处的缺口。

    伴随着将官们的命令,禁军的脚步越来越快!

    “北伐六国!以武止戈!”

    “山河一统!永消兵戈!”

    禁军们大踏步前进,最后齐刷刷呐喊道:“楚王万岁!楚王万岁!楚王万岁!”

    老弱的齐军守军们明显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乌合之众,怎能挡得住禁军的进攻?不过话说回来,他们甚至都没有尝试着来阻挡一下……

    还不等禁军步卒们冲入城内,那些齐国守军们便丢盔弃甲,连战旗都扔在地上,任由践踏。

    齐卒争先恐后地逃窜——禁军大踏步进城,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抵抗!

    还有很多齐卒学聪明了,知道楚军‘善待俘虏’的好名声,索性也不逃窜了,而是将手中的兵器扔得远远的,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抬。

    禁军目不斜视,继续前进。

    “只诛田文!其余不问!”禁军的各级将官们纷纷高喊起来。

    于是更多的齐卒跪地投降,本就不多的守备力量被进一步削弱。

    少部分有心殉国的齐卒则且战且退,一直退向王宫的方向……齐国的王宫宫墙处,汇聚了一批由贵族公子们和内侍们组成的防线。

    还在前进的禁军一路畅通无阻地推进到王宫外墙的位置,然后停下了脚步,死死地盯着城墙上那些瑟瑟发抖但仍然没有放下武器的‘守军’们。

    在一大队军士的护卫下,熊午良的青铜轺车慢悠悠地驶了进来。

    青铜轺车上的熊午良打眼一看,便明白了当前的情况,于是淡淡下令:“继续进攻。”

    “碰见田文不必留手,直接杀了……我不想见他。”

    有了楚王的命令,禁军士卒们再无顾忌……如同汹涌的潮水一般攻入王宫之中……那道齐国最后的忠义之士组成的简易防线被轻而易举地击破。

    宫里的宫女、公主们惊慌失措地尖叫着,却也阻挡不了凶悍的百战精锐们。

    不停地搜捕、惊天动地的搜寻、翻找……最终,一名禁军士卒从一处假山的石缝中逮住了田文——黑羽卫的情报太给力了,齐国王宫内的密道已经被熊午良完全掌握,一早便从外围堵死了。

    于是田文插翅难飞,只能仓惶躲在假山的石缝里。

    那名禁军士卒森然一笑,露出一排白森森的牙齿,收起手中的短戟,拔出腰间的短剑:“既然贵为齐王,那我就给你个利索的……”

    公元前291年(楚王良十年)七月初,齐国覆灭!

    楚国大仇得报——齐国成了继宋国、越国、周、卫国、韩国之后,又一个被楚王熊良无情攻灭的中原国家。

    战国七雄,从此仅剩五家。

    ……

    燕国,蓟城。

    绝望的阴云笼罩在全城上空,连空气中都满是绝望的味道。

    城外,越来越多的楚武军步卒赶到——这些军卒似乎不着急抢功,而是在军将们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在城外扎营、操练。

    一台台投石车被组装起来,但楚军仍然迟迟没有发动进攻。

    【蓟城】内,一片愁云惨淡——即便楚国人永远围而不攻,这座城池也走到了覆灭的尽头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城内没有更多的粮食吃了。

    在熊午良的第三次北伐大战的长期对峙之中,包括燕国在内的北方各国,全都油尽灯枯。

    短短一年的时间,还远远不够燕国恢复元气。

    在【蓟城】内的各大府库之中,几乎没有存粮……老百姓的家中,粮缸也基本全是空的。

    面对楚军的围城,【蓟城】根本坚持不了多久的。

    燕王姬乐资只能绝望地仰望天空、夜以继日地来到宗庙,对着燕国历代先王的牌位们祈祷……只盼天生异象,掉下一块大石头砸死熊午良……

    除此之外,姬乐资实在想不到什么能破局的办法了。

    七月中旬的某一天,城外的楚军大营突然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欢呼声,很快,欢呼声便蔓延开来,整座楚军大营数万人马,全都呐喊着‘万岁’、‘万岁’。

    姬乐资被惊动了,在一众拿着剑充当护卫的内侍的保护下,冲到城头……

    举目眺望,并没有发现楚军要发动进攻的意思。

    此外,他也没有看到熊午良的车辇和王旗……那么这些楚军为什么突然欢呼起来?

    姬乐资的困惑并没有持续很久——城外的楚军骑兵不加掩饰地庆贺着、大声欢呼着……是夜,一个醉醺醺的武军骑兵将官跑到【蓟城】的城墙下面,再次劝降——

    “齐国已经被灭了!”

    “田文殊死抵抗,已经伏诛!”

    “齐国王族因为拒绝投降、抵抗我王,已经被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开局一块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衣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见并收藏战国:开局一块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