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钦茂谈妥之后,方重勇便将李筌、刘晏、何昌期、车光倩、王难得,乃至便宜岳父裴旻等人,都叫到了登州府衙大堂商议海贸之事。

    “渤海国产虎皮、貂鼠皮、熊皮、马、海东青、人参、牛黄、磨香、昆布、干文鱼、鹰、玛瑶杯、珀杯、紫瓷盆等物,海路辗转到登州后,再由商贾收购,利润不菲。

    渤海国亦是需要我大唐产出的粮食、绢帛、茶叶、瓷器等等。

    这买卖可还做得?”

    方重勇环顾众人询问道。

    大堂内所有人都低着头沉吟不语,在心中权衡利弊。

    乱世之争,争的就是地盘。

    要争地盘就要打仗,要打仗就要养兵,养兵就需要大量的物资才能养得起!

    一句话,不管执行什么政策养兵,都需要钱打底!

    钱从哪里来?

    疯狂压榨本地百姓是一条路,海上贸易,和渤海国互通有无也是一条路。

    用那边高价值的特产,换取粮食等物,再运回渤海国,这一来一回的利润,简直大到不敢相信。

    如此一来,便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管辖区域内的百姓负担。百姓负担减轻了,便会支持政权,踊跃参军。

    所以海贸看起来不重要,但实际上却事关成败。

    不做是不行的。

    渤海国那边土地上的生活方式,原本都是以渔猎为主,经济模式很落后。

    当他们与大唐接触后,生产力在交流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伴随着社会制度的迅猛改进升级。

    因而人口也跟着一起迅猛增长。

    但是,这种增长是有瓶颈的。种不出粮食的地方,还是种不出来!

    这便是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所在,它不是体现在数值上的,而是由一件件具体的消费产出组成,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无论渤海国的经济怎么发展,哪怕他们做出了很多手工业副产品,这些东西也无法由本地消耗,只能用来贸易。

    粮食不够吃,布匹不够穿,就是这样的基本需求,制约了渤海国的上限。

    这也是大武艺发了疯要跟大唐对着干的主要原因,渤海国人也要获取自己的优质耕地!

    但是这种努力,被大唐,具体来说是方有德,给狠狠教训了。

    所以大门艺换了个思路,他选择的路线就是加强海上贸易,用土特产换粮食绢帛等生活必需品。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大门艺的思路是对的,造福了两国人民。

    在方重勇的设想中,以汴州为货物生产集散地,以登州为货物输入输出地,以运河跟海港为经济命脉,大搞海贸一条龙。

    这样的生意能不能做?

    答案是不仅可以,而且将来还能很轻松的将触角,伸到两淮和江南。进而攻略这些地盘。

    如此经济实力,养个五万精兵问题不大吧?如果只是走传统的农耕路线,从种田的苦哈哈们嘴里抠食,那又能捞到多少钱呢?

    方重勇抱起双臂,坐在府衙大堂主座上安静的等待着。

    “节帅,这海贸生意自然做得。

    不过河北贼军对我们威胁很大,如果我们在黄河北岸没有桥头堡,便很难安心在登州执行海贸之策。

    鄙人建议节帅在今年冬季派兵渡河,夺取位于黄河对岸,又毗邻海岸的棣州。

    在这里深沟壁垒以待敌。

    要打,就该在棣州跟河北的贼军拉锯,不要将战火引到黄河南岸。”

    李筌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说道。

    听到这话,在场几个领兵的将军都是不住点头。不得不说,李筌这厮是有点战略眼光的。

    登州有点不好,就是海路离河北太近了。若是不在黄河北岸设立一个桥头堡,难说不会有人脑洞大开,乘坐海船袭扰登州蓬莱港。

    那些人也不必占据登州,他们只需要一把火烧了蓬莱港就行。这个海港的历史已经有数百年,比大唐的历史还悠久。

    一旦被付之一炬,再次重建完成,不知要到猴年马月了。

    李筌的建议很有前瞻性,在敌人没打我们之前,我们先在他们屁股上扎根针,凡事有备无患嘛。

    “你们觉得如何?”

    方重勇环顾众人询问道。

    车光倩、王难得等人看不惯李筌之前的摆谱。哪怕这次李筌的建议确实说得很有道理,他们也不肯附和,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既然无人反对,那么这件事等黄河结冰后,立刻就去办吧。”

    方重勇一锤定音,力挺李筌之策。

    “我等谨遵节帅之命。”

    众人齐声说道。

    之前不吭声表明态度就行,现在站出来反对就是打方重勇的脸了,这种事情是不能做的。

    “除此以外,下一步还要如何?”

    方重勇看着李筌询问道。

    “下一步嘛……”

    李筌摸着胡须沉吟片刻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