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的两人皆感诧异,怀疑自己听错了。

    今日哪怕说是郭子仪或李光弼叛乱了,他们都不至于这般惊讶。

    可李俅却是言之凿凿,重申了一遍。

    “永王李璘已在江陵举兵,称要清君侧。”

    李琮不解,看向窦文扬,两人目光相对,都十分迷茫。

    叛乱的不是薛白?怎么会是永王李璘?

    窦文扬一直在关注着薛白,收了杨序的重礼后只管等李璘进献珍宝,毫无提防,所以事前并未得到任何消息,此时张了张嘴,根本不知该如何应答。

    再一想,李璘扬言清君侧,要清的又是谁?

    李俅与窦文扬并无利益冲突,但年轻人单纯热血,早就看不惯这宦官弄权,也不替他遮掩一二,直言不讳地继续道:“他已檄告天下,要平乱贼、除奸宦。”

    若说乱贼指的是薛白奸宦又能是谁?窦文扬遂连忙嚷道:“大逆不道,他根本就是图谋皇位。”

    嚷得虽大声,可他不了解详情,根本说不出有用的东西。

    李琮只好向李俅问道:“怎么回事?”

    “请父皇招门下侍郎韦见素询问。”

    眼下这情形,李琮顾不得别的,立即就召见了韦见素。

    韦见素原本是气不过窦文扬阻塞言路,才向东宫递帖求见。

    这是为人臣子的大忌,好在李俅甚得李琮喜爱,敢答应见他,约定了时日。结果,他正要动身之时,却得到了南方的急信,永王李璘竟是檄告天下,公然造反了。

    事有轻重缓急,相比于薛白与李祗的冲突,这才是真正的叛乱。

    而在方才候见之时,韦见素又想到了一个连他自己都惊疑不定的可能。

    “雍王、永王叛乱的消息相继传来,未免太过巧合了,臣怀疑,他们也许曾暗中窜联,约定共同举兵。”

    韦见素抛出了这个怀疑,当即就推翻了窦文扬此前找的那个薛白是被李祗逼反的借口,断定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叛乱。

    李琮闻言,登时就有了一种被掐住脖子的紧迫感。

    “韦卿可有平叛之计?”

    “臣以为可各个击破,打一个,安抚一个,以免他们联合。”

    韦见素给了策略,又细说道:“雍王虽与嗣吴王有冲突,却还未公然造反;永王则已檄告天下,覆水难收。臣以为可暂时安抚雍王,再择一大将率军平定永王。”

    李琮好不容易才解了薛白的官职,现在听说要安抚薛白,心里极不情愿,道:“若他心存反意,安抚又有何用?”

    韦见素答道:“世人皆言雍王意在谋篡,臣却敢断言,只要圣人安抚于他,他必不敢造反。”

    李琮不解道:“为何?”

    “雍王根基尚浅,且身份存疑。此前他率王师抗击胡逆、平定叛乱,得将士拥戴。可若一旦起兵,其部下必离心背德。”

    这几天韦见素一直就在想这件事,分析出薛白最稳妥的争位办法就是等到天子驾崩,而不是举兵。

    “陛下若能下诏,命雍王依旧暂镇范阳,他必不反。”

    说罢,韦见素忽然想到薛白这一路上慢腾腾地走,总不会就是在等李璘造反吧?

    若是双方有约定,可薛白又是如何能确定能说服李璘的呢?

    李琮一时半会做不了决定,再次看向了窦文扬。

    遇到大事,这个他往日十分倚重的宦官却是哑了声。

    李琮遂搁置了薛白的问题,先问道:“何人可为主帅?”

    韦见素早有腹案,道:“永王乃陛下之弟,身份高贵,唯有任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再任郭子仪为副帅,则必可平叛乱。”

    君臣对答了一番,李琮不能决断,还需再作思量,让韦见素先行告退。

    窦文扬一直在旁听着,危机感越来越强,担心自己失势。

    让他想平定叛乱的办法他想不出,可化解自己的危机他却有的是办法。

    “圣人,永王乃为太上皇派往江陵,而韦见素又深得太上皇信任,安知韦见素与永王没有勾结。”

    一句话提醒了李琮,永王之叛的背后只怕不简单。

    那位太上皇深谙权力斗争,退位后始终不死心,一直在试图重掌大权,谁知是不是他在背后操纵?

    随后数日,各种消息如雪花一般地飘来,应接不暇。

    让李琮极为在意的一点是,李璘竟真在檄文里称是奉了太上皇的秘诏举兵。

    对此,他大为失望愤怒。

    他好不容易与李隆基联手了一次,顾念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希望父子兄弟能齐心协力兴复祖宗留下的社稷,可再一次遭遇了背叛。

    人心诡谲,权力的斗争也显得愈发复杂。

    李琮已渐渐分不清诸人的立场,忠奸难辨,各项策略也难分对错。

    他觉得很乱,不知信谁,该怎么办?

    仅仅是否安抚薛白一事,朝中意见就完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满唐华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怪诞的表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怪诞的表哥并收藏满唐华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