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办?”

    崔祐甫目露坚定,道:“臣请遣监察御史至郭晞军中巡查,找出真凶,以示朝廷法度严明;鄠县县令郑直斋办案不严谨,冤杀封小勾,当罢官。”

    元载吃了一惊,眼珠转动着,分析崔祐甫为何要这么说。

    他能理解壁虎断尾却理解不了崔祐甫牺牲一个心腹官员、损失威望,目的却是与郭子仪的儿子硬碰硬,这是损人不利己的。

    如此想来,那崔祐甫这么说,便是在说反话,逼他认输了。

    “不可!”元载遂开口道:“郭晞有功于国,且当时战乱不止,人命如草芥。岂可因两个士卒的过错时过境迁之后又追咎其罪过?天下人只会认为殿下是在秋后算账,万万不可……殿下,臣以为,郑直斋处置得对。”

    “这是大唐的法度,朝廷的威严!”

    崔祐甫忽然提高了音量,道:“不论战乱中死了多少人,十万、百万,但凡违背军律杀一人便是有罪。凡案宗递到御史台,不论犯案者是谁的兵、谁的儿子一律秉公处置,朝廷法度不需看任何人脸色。今若主动包庇,来日地方军中人人效仿,便是社稷祸乱之根源!”

    元载眯了眯眼,愈发警惕崔祐甫的阴谋。

    “好。”

    薛白却已赞了一声,道:“便依崔中丞之意办吧。”

    “喏。”

    元载此时才愣了愣意识到他们是来真的。

    只看这件事,他成功罢免了郑直斋,似乎是赢了崔祐甫。可他却觉得自己这次输了,输得一塌糊涂。

    ~~

    出了丹凤门,身后巍峨的大明宫渐远。元载与崔祐甫难得并行,说了几句话。

    “沽名钓誉。”

    元载讥嘲了一声道:“崔中丞为了自己的名气,破坏西北战局,后果你担得起吗?”

    崔祐甫道:“这是风骨,卑鄙之人自然不会懂。”

    “我与你谈国家大事,你出言羞辱于我,这便是你们七家十姓、名门望族的风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崔祐甫道,“我为社稷安定深谋远虑,所作所为,你不能理解,错不在你。埳井之蛙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安知东海之大。”

    元载冷笑,道:“国事便败在你等兼并田亩者之手,深谋远虑?我为社稷做实务,功在千秋万古,岂是你等庇护于父祖之门荫之下的小儿可比的。”

    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越对话越失涵养,干脆各自冷哼一声,掉头而去。

    ~~

    邠州。

    天还未出伏,艳阳高照,照在黄土之上,官道上扬起的尘土像是带着逼人的暑气。

    道路两边的麦子快要成熟,随处可见有士卒们赤着上身在麦地里抢收。这是郭子仪坐镇西陲,实施军屯的结果。

    吐蕃大军将至,到处都弥漫着紧张感。

    忽然,马蹄声从远处袭卷而来,十余骑士哈哈大笑着奔过,与此同时也有尖叫声与哭声传来。

    有收麦的士卒抬起头看去,见那些骑士的马背上或横放着一些女子,或挂着一袋袋干粮。

    “啖狗肠,他们好生潇洒,倒留阿爷在此割麦。”

    “那些是谁的兵?郭元帅来了以来,军中许久没见到有人敢犯纪了。”

    “郭元帅待将士们宽仁,偏有些不识抬举的败坏他的威名。我以前在李元帅麾下从军,李元帅治军才叫严苛。”

    士卒们说着话,又埋下头继续操劳。

    过了一会,道路边有数人驱马赶来,为首的是个三十多岁的方脸男子,颇有威仪。

    此人便是御史台派来的监察御史,名叫韩滉。

    韩滉是相门子,他父亲是开元年间的宰相韩休。

    他门荫入仕,琴棋书画都很精通,结交的都是名士,再加上名声好、才华高,虽然出仕以来因父母过世先后有六七年都在守孝,却还是很快就迁为了监察御史。

    此番到邠州来查案,旁人都害怕得罪郭子仪,唯有韩滉主动请命,并在面见薛白时说出“臣欲保全郭公之名望,又何惧得罪他?”

    可见他很清楚办这个差事要把握好分寸。

    紧赶慢赶,他终于在天黑之前,赶到了郭子仪的大营。

    军中守卫查看了他的官符,将栅栏门缓缓打开,却是厉声喝令道:“下马!”

    韩滉不敢怠慢,翻身下马,牵马而行,道:“还请军士领我去见郭元帅。”

    “请吧。御史也莫嫌我等粗鲁,实在是今日营中严禁无故纵马。”

    韩滉问道:“营中纵马,需有军令。为何是‘今日’严禁,平常便不严禁吗?”

    之所以如此问,因他此来的差事就是要惩治军中士卒,自是要试探郭子仪对军律的态度。

    他也听说过,不少在郭子仪、李光弼军中都待过的将领常常抱怨李光弼军纪严苛,给人的印象仿佛郭子仪的军律就较为松散。但这事是对比出来的,实情如何,还得他亲自看看。

    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满唐华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怪诞的表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怪诞的表哥并收藏满唐华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