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事愈演愈烈,倭人在狭小空间内使用弓箭和刀剑,攻势十分凶猛,城头的士兵节节败退。

    杨凌见状不妙,立刻指挥麾下的将士,从城内搬运木料,架设云梯,准备爬上城楼。

    倭人见杨凌的部下准备爬城,哪肯轻易让他们如愿?他们纷纷扔掉手中的兵器,拿着刀斧朝杨凌的部队冲杀过来,企图围堵杨凌。倭人这么做的结果就是给杨凌的部属让开道路,杨凌的部属顺利登上城头。

    倭人的弓箭手和倭人的刀盾兵冲到城下,试图登上城楼,不过却遭到杨凌部将的顽强抵抗。杨凌亲率部下登上城楼,倭人登陆不成功只好放弃登陆。

    杨凌率人登上城头后,倭人立刻蜂拥着扑上来,与杨凌的部队鏖战在城头。倭人的战力虽强,不过在杨凌的部下面前仍然是土崩瓦解。杨凌亲率部下奋力绞杀倭人,不少倭兵死于他们刀下。

    倭人见情况不妙,立刻调头逃遁,杨凌没心思继续追赶,带人退回城中休息。

    经过短暂激战,倭人死伤超过千人,不过城头上的守军伤亡更为巨大,足足牺牲五十余人,几乎失去战斗力。杨凌立即召集城防营的将士,让他们负责救治伤兵和打扫战场。

    城内的战斗终于停歇下来,不过城外依然喊杀震天。杨凌不知道这次攻城是倭人的佯攻还是真正的偷袭,但是他不愿坐等噩耗传来,立刻带上两千骑兵出城增援。

    倭人攻占临江城的消息迅速扩散到其它各县,其它各县立刻响起警报,倭人趁虚进攻他们。

    杨凌赶到城南时,发现倭人的攻势十分猛烈,已经攻下城西,眼瞅就要攻上城墙。杨凌立即率骑兵从侧翼迂回,准备切断倭人后路。

    倭人正在狂轰滥炸,突然听见背后传来呼啸的风声,立刻明白不妙。

    倭人扭头望去,只见无数黑点腾空升起,然后划过夜色飞至头顶,随后噼里啪啦落入倭人中间。

    “砰砰砰”爆豆般的响声连绵不断,倭人顿时人仰马翻。倭人惊恐交加,纷纷寻找掩体躲避。

    倭人的箭矢和羽箭铺天盖地地飞向敌人,但是敌人早有准备,在空中组织防御,很快就将倭人射过来的箭矢挡在身前。

    倭人见状大惊失色,这时杨凌的部众乘胜杀来,倭人顿时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倭人不堪重负,开始四散奔逃,杨凌的部下则穷追不舍,倭人被彻底击溃。

    杨凌的部下又俘虏近千人,缴获武器、钱财无数。

    倭人仓惶撤离临江后,杨凌留下两千部众镇守城门,派出斥候探查附近的情况,自己率领其他人匆忙返回京师。

    杨凌回到府邸后,先是派人通知张忠,请他率兵驰援,接着把参谋司主事李玉召唤到府中议事。

    杨凌在客厅中焦虑地来回踱步,对参谋司主事说道:“李司业,你们今日也看到倭人的厉害。倭人的战船装载大量投石车和床弩,火炮数目不会比咱们少,如果再这么打下去,咱们必定吃亏。我想请你们立即组织工匠制造投石车,并且建立水寨。”

    “制造投石车?”李玉疑惑地问道。

    “不错。我担心倭人今晚会再度来袭,因为咱们的城头守军已经不足。如果今晚倭人再度来袭,咱们根本没办法抵挡,只能靠投石车和拒马阵拖延时间。所以我决定明天就开始修筑防御工事,并在港口码头布置防线,以确保万无失。”杨凌沉声说道。

    李玉皱眉说道:“大人,修建防御工事需要大笔银子,咱们现在手中的财物不足,怕是无法维持修建防御工事的费用啊。”

    杨凌苦笑道:“我当然知道修建防御工事需要花费巨资,但是除非咱们放弃临江城,否则这座城池就得守下去。我想借钱修建防御工事,只是为预防万全之策,希望李司业能够理解!”

    李玉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道:“大人,咱们在临江城中存储的粮食,只够支撑半年左右。若是咱们继续坚守,最多只能再坚持三个月时间。如果咱们现在放弃临江城,那咱们怎么生活?”

    杨凌叹息道:“这种局面是我始料未及的,我已经写信给京城,请求支援。相信过不久,京城方面就能派援军来帮咱们。”

    李玉松懈不少,微笑着说道:“有京城方面的援军,咱们就不必再畏惧倭人。我们立刻安排人手修建防御工事,争取早日恢复防御!”

    “嗯,有劳李司业!”杨凌拱手致谢。

    杨凌走出参谋司衙门,抬头望着漆黑的夜幕,感觉压抑难耐。倭人的进犯使得局势变得极为险恶,这才几天时间,倭人居然敢来犯,难怪倭国君臣这么猖獗。不过杨凌丝毫不怀疑,只要自己继续驻守临江城,倭人迟早会被打跑。

    只是这种僵持局面不能持续太长的时间,倭人毕竟是海盗出身,不会善罢甘休。杨凌现在能够倚仗的唯有京城方面派遣的援军。

    想到援军,杨凌脑海中忽然浮现出袁宗第和刘芳亮这两个名字,不由地暗暗摇头,这俩货估计现在都自顾不暇。自从北伐失败后,两人被流放辽东,袁宗第还好些,刘芳亮可谓凄惨,现在应该已经沦为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雨中城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雨中城市并收藏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