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贡院。

    张紞和杨士奇正带着全体考官紧张忙碌地阅卷。

    朱高炽则在一旁来回巡视,时不时地观察一番,确认这些家伙没有动手脚。

    会试采取的是糊名制度,糊名最早出现在唐朝,但当时只是实行于选人注官的吏部试中。

    如李唐武则天时期,就命令考生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使得考官只能依据试卷批阅、评定等第。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朝,在唐代逐步完善,然而当时进行的考试,一般举人的姓名、籍贯等身份信息都是公开的,一些豪门贵族在发榜前就能够知道录取结果,考,官也可从中玩弄手法,拉拢亲信。

    试想一下在科举考试中,考生上交的卷子都是不密封的,考官都是可以直接看到考生的名字的,如果在批改试卷的时候,考官看到了贿赂自己的考生,亦或是与同乡的考生,就难免会给这些考生高分,助他们青云直上。

    是以为了杜绝科举考试的贿赂现象,女帝武则天将糊名法用在了科举大考里面,就是在考生的试卷上,统一将考生的姓名严密的封上,以便考官在评阅试卷的时候做到公平公正,自此成为定制。

    事实上,这阅卷工作也不轻松,时间紧迫,卷秩又多,另外大皇子朱高炽监管又很严苛,一众考官那更是辛苦倍增。

    某位饱受阅卷摧残的北卷同考官,在阅卷时,忽地眼前一亮,批阅选中,推荐给主考官。

    这名同考官是南臣,他见这份俺答卷,颇有几分南士风气,而且行文断句文采斐然,一看就是上佳文章,自然就不会藏着掖着。

    想来,此次会试大考中,推行那什么“交换生”制度,包括曾棨、杨相、周述等一众江西才子,全都去了北卷考场!

    是以这篇佳作,极有可能是出自这些江西才子之手。

    一想到这儿,同考官就是心中暗喜。

    相似的一幕,发生在很多同考官身上,他们都有举荐佳作的名额,而此次会试大考的会元,也将会出现在他们举荐的这些佳作里面。

    而张紞和杨士奇这两位主考官,只需要从这些佳作里面筛选出最优秀的文章即可。

    当北卷主考官张紞看到眼前这数十份推荐来的佳作,苍老面容上也是挂满了笑意。

    他已经老态龙钟了,所以此次会试大考,就是他为国朝最后发光发热的机会。

    能够看到这么多的才子俊彦,参加科考入朝为官,这自然是一件幸事!

    张紞沉下心神,拿起了第一封答卷,细细看完之后,脸上笑容更甚。

    “嗯,不错不错,当有进士之才!”

    “可惜算不上惊艳。”

    张紞将这第一封答卷放在一旁,已经选中,但名次不高。

    然后他又看向了下一封,结果随即眉头却是一皱。

    他细细看完这第二封后,又立刻拿起了刚刚那第一封,两相对照之下,眉头皱得更紧了。

    “这是……怎么回事?”

    张紞脸色微变,眉头紧锁在一起。

    而杨士奇也恰巧赶了过来,神情有些古怪。

    “老大人,您也发现了异样?”

    “什么?你南卷考场那边,也是如此不成?”

    杨士奇苦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取出了十份答卷。

    “老大人请看,这十份答卷都极为出色,乃是此次南卷中最优秀的十人!”

    “但是问题在于,他们这文章……太相似了!”

    只是“相似”,而不是“一样”!

    或者说,内容完全不一样,这不是什么舞弊之举。

    可是,问题就在于,除了内容之外,特么地其他全都是一样的!

    破题、承题、入题、缴结……从头至尾,一应手法技巧完全都是一模一样的。

    好像这些文章,全都是出自一人之手,同一个人从其他写出的不同内容罢了!

    这就有些让人心惊胆寒了!

    说舞弊吧,谈不上!

    只是显得……不太公平罢了。

    什么不公平?

    技巧手法上面的不公平!

    这些答卷清一色地采用这等手法技巧,令考官眼前一亮,加上其本身才学不俗,文章内容也极为出彩。

    如此一来,在同等水平之上,考官自然就会选择这些文章了。

    技巧手法的胜出,那也是一种优势,谁也说不得什么。

    但是光是这一步,就已经使得张紞和杨士奇心生不安了。

    会试大考乃是国朝抡才大典,讲究一个公平公正,目的是为国朝选拔出贤才干吏,作为储备官员。

    而这些考生举子,多少就有些“投机取巧”的嫌疑,要是真全部选了他们,这对其他学子考生而言,就是最大的不公!

    会试前十的优秀答卷,将会全部上呈给皇帝陛下过目,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可以按照他们拟定的名次放榜,昭告天下!

    这特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猪儿梦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猪儿梦虫并收藏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