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李让打开宣纸看起草案,房内的声音便陡然沉寂下来。

    颜师古静静的坐在一边,倒了一杯凉茶慢慢的品着。

    崔慎则是一脸好奇的凑到了李让身旁,跟着他一起看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房间之内,只剩下了李让不断放下宣旨和拿起宣旨的声音。

    直到一位身着青衫的学子进门点起蜡烛,李让这才放下了手中的最后一张宣旨。

    颜师古见状,也同时放下了手中的茶杯,问道:“如何?”

    听见颜师古发问,李让不由得沉吟一瞬。

    旋即微微颔首道:“依某看来,这份草案大方向没有什么问题,以书院牵头,说服各地官府拿出一部份财政收入扩建官学,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若是陛下知道了,也肯定会同意!”

    李让先是出言肯定了一下颜师古这份草案的内容。

    但颜师古和崔慎都是人精之中的人精,岂能听不出李让的言外之意。

    颜师古直言道:“还请李县侯赐教!”

    听见颜师古这句赐教,李让急忙摆手道:“颜师说笑了,小子末学后进,岂敢说什么赐教!”

    见李让还在谦虚,崔慎不由得催促道:“李兄,你就不要卖关子了,还请直言,老师的想法是否有可行性?”

    听着二人的催促声,李让沉默一瞬,反问道:“某以为,扩建官学的路子肯定是对的,但颜师和崔兄可曾考虑过生员从哪里来?”

    “生员?”

    二人眉头一皱。

    崔慎理所当然道:“让地方官府诏令各地适龄学子入学不就行了?”

    李让摇头苦笑道:“要是有那么简单就好了!”

    颜师古若有所思道:“你的意思是,就算老夫上书陛下在大唐各地开设官学,也招不到学生?”

    李让微微颔首,低声道:“虽然某很不想承认,但大概率是这样!”

    “为什么,朝廷教授百姓的子弟读书识字,这不是好事吗?”

    崔慎有些不解,在他看来,朝廷在全国各地建立官学,招纳百姓家的孩子入官学就读,这样的事情,放在以往的朝代里面,绝对是属于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了。

    毕竟,以前的时候,读书识字那是贵人才有的特权,许多小地主家庭的子弟,或许都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现在朝廷白白教百姓家的孩子读书识字,怎么可能还招不到生员?

    颜师古也有些不解,只不过颜师古毕竟是学问大宗师,见多识广,很快便明白过来李让的意思。

    简单来说,李让说的招不到生员,不是百姓们不愿送自家的子弟上学,而是因为百姓们负担不起。

    朝廷可以广建官学,可以寻到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去各地官学作为学政,去教授百姓的孩子读书认字,也可以将印刷好的书本免费发放给寻常百姓家的子弟。

    这些事情,朝廷责无旁贷。

    而以大唐如今的财政情况,想做到这些事情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满朝文武勒一勒裤腰带,却也勉强能够做到。

    可读书不是一个单方面的事情。

    尽管朝廷施行义务教育,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优厚的条件。

    但百姓们还是负担不起。

    这里说的负担不起,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大唐的孩子,四五岁就下地帮忙干活的比比皆是,再不济还能在家中煮煮饭喂喂猪。

    而一旦将孩子送去学堂上学,家中白白损失一个劳动力不说,还得免费供他吃饭。

    现在可不是粮食大富余的时代。

    一个寻常家庭,想要供养一个吃白饭无产出的人十几年,光是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更别说大唐许多家庭还不止一个孩子。

    要是送一个去上学,那剩下的孩子怎么办?

    要是都送去上学,那这个家庭基本上也就毁了。

    再者,书籍,老师,朝廷可以提供,但笔墨纸砚之类的学学问需要用到的东西,还得学子自己花钱买。

    这些东西,可都不便宜。

    对于大唐绝大多数寻常百姓来说,可能存一年的钱,都置办不了一套好的笔墨纸砚。

    这些,都是百姓们要投入的东西。

    退一万步说,就算百姓们能够咬咬牙投入这些成本,谁又能保证他们这些投入一定有回报呢?

    谁能保证他们的孩子一定会成才呢?

    颜师古不敢保证,李世民也不敢,甚至朝廷也保证不了。

    所以,建立官学,真正的难点,归根结底还是在社会生产力上面。

    社会生产力无法提高,百姓们就不敢赌,因为成本太高了!

    想明白其中关节之后,颜师古不由得有些颓然的坐回锦兀上。

    沉默片刻,他忽然苦笑道:“如此说来,是老夫太心急了啊!”

    看见颜师古已经想明白了其中关节,崔慎依旧一脸懵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初唐小闲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子率以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子率以正并收藏初唐小闲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