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无题(2/3)
给我来一份。”
一名报童兴奋的拿出报纸递过来:“谢谢郎君,祝您金榜题名。”
陈景恪心下莞尔,这小子很机灵啊。
他将报纸卷起来拿在手里,说道:“卖出去几份了?”
那少年有些丧气的说道:“您是第一个买的。”
陈景恪有些疑惑,又问道:“你们出来多久了?”
那少年回道:“大早上就出来了……”
洛阳虽是国都,也有穷人的。
而且作为大城市,穷人穷的更彻底。
均田制推行以来,乡下的百姓都分到了田。
只要肯劳作,多多少少都能有口饭吃。
大城市不一样,这里的穷人是真正的无产者,穷的荡气回肠。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听说朝廷招人卖报纸,一份能赚一文钱。
关键是,可以先拿报纸,卖出去之后再结账。
这种约等于没有成本净赚钱的好事儿怎么能错过,各家都纷纷将孩子送了过来。
这些孩子也算是怀揣梦想而来。
毕竟,一天就算只卖出去三五份,都够一家子三五口吃一顿饭了。
能卖出去十份,赚的钱就能和父亲一天薪酬平齐了。
然而,现实狠狠的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
从早上到现在,也就只有陈景恪买了一份。
大多数人看都不看一眼,少部分人会问报纸是什么。
然而这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孩子,哪知道这些。
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翰林院主办的周报,走过路过不容错过什么的。
听到这里,陈景恪大致已经猜到问题出在了哪里,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们都在哪里卖的?”
那少年说道:“人多的地方啊,集市、做工的地方……都去了。”
陈景恪心道果然如此。
集市虽然人多,可大多都是小市民,在识字率不高的年代,大多都是不识字的。
更不会用一天的薪酬,去买一份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周报。
做工的地方,说白了就是苦力市场,识字的人就更少了。
在这些地方,能卖得出去才见鬼。
于是就说道:
“你们选错地方了,报纸只有识字的人才能看的懂,你们应该去读书人多的地方。”
“或者去商人比较多的地方也可以。”
那少年怯怯的说道:“读书人都是大老爷,我们不敢去。”
陈景恪沉默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但你们是替翰林院卖报纸的啊,他们不敢拿你们怎么样的。”
“如果有人抢你们的报纸,你们就记住他的模样,然后去找给伱们报纸的人就可以了。”
“他们自然会去找那些读书人的麻烦的。”
那少年眼睛一亮,犹自不敢相信的道:“真的吗?”
另外几个卖报的小孩,也都很兴奋的样子。
陈景恪笑道:“当然是真的……不过你们吆喝的也有问题,应该告诉客户,什么是报纸。”
然后,他就将报纸的具体含义告诉了几个少年。
又给他们设计了几句新的广告词。
比如,面对读书人的时候,就喊:太上皇、皇上、太子殿下亲笔文章……不容错过。
面对商人的时候,就喊:国家政策、商业信息、物价变动……
虽然他们并不能完全懂是什么意思,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还是努力记了下来。
见他们都记熟,陈景恪就说道:“去吧,在耽误下去,时间就不够了。”
那少年朝他深深鞠躬:“谢谢郎君,您是个好人。”
陈景恪笑着挥挥手,目送他们离开。
这个机灵的少年,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但他并没有询问对方的名字,也没有扮演老爷爷给予对方什么大机缘。
揠苗助长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给他一点帮助,让他赚取能力范围内的钱,已经足够了。
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早晚还有再见之日。
而且不要觉得卖报就没有前途,等大明周报的名声打出去,会有人主动在大街上等候他们。
一天卖个几十份不成问题。
那就是几十文钱的利润,比好几个苦力一天赚的钱都多。
而且卖报纸,本身也算是文字相关的工作。
真有心,慢慢学着识字,比普通人更容易出头。
等小朋友们都消失在视线里,陈景恪打开报纸看了起来。
版面、内容之类的全都没有变化,和上次见到的一模一样。
区别是,纸的质量差了很多,摸上去明显更加粗糙。
当然,变差也只是相对的。
用这玩意儿糊墙啥的,完全没有啥问题。
报纸糊墙,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名报童兴奋的拿出报纸递过来:“谢谢郎君,祝您金榜题名。”
陈景恪心下莞尔,这小子很机灵啊。
他将报纸卷起来拿在手里,说道:“卖出去几份了?”
那少年有些丧气的说道:“您是第一个买的。”
陈景恪有些疑惑,又问道:“你们出来多久了?”
那少年回道:“大早上就出来了……”
洛阳虽是国都,也有穷人的。
而且作为大城市,穷人穷的更彻底。
均田制推行以来,乡下的百姓都分到了田。
只要肯劳作,多多少少都能有口饭吃。
大城市不一样,这里的穷人是真正的无产者,穷的荡气回肠。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听说朝廷招人卖报纸,一份能赚一文钱。
关键是,可以先拿报纸,卖出去之后再结账。
这种约等于没有成本净赚钱的好事儿怎么能错过,各家都纷纷将孩子送了过来。
这些孩子也算是怀揣梦想而来。
毕竟,一天就算只卖出去三五份,都够一家子三五口吃一顿饭了。
能卖出去十份,赚的钱就能和父亲一天薪酬平齐了。
然而,现实狠狠的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
从早上到现在,也就只有陈景恪买了一份。
大多数人看都不看一眼,少部分人会问报纸是什么。
然而这群大字不识一个的孩子,哪知道这些。
翻来覆去就那几句话,翰林院主办的周报,走过路过不容错过什么的。
听到这里,陈景恪大致已经猜到问题出在了哪里,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们都在哪里卖的?”
那少年说道:“人多的地方啊,集市、做工的地方……都去了。”
陈景恪心道果然如此。
集市虽然人多,可大多都是小市民,在识字率不高的年代,大多都是不识字的。
更不会用一天的薪酬,去买一份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的周报。
做工的地方,说白了就是苦力市场,识字的人就更少了。
在这些地方,能卖得出去才见鬼。
于是就说道:
“你们选错地方了,报纸只有识字的人才能看的懂,你们应该去读书人多的地方。”
“或者去商人比较多的地方也可以。”
那少年怯怯的说道:“读书人都是大老爷,我们不敢去。”
陈景恪沉默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但你们是替翰林院卖报纸的啊,他们不敢拿你们怎么样的。”
“如果有人抢你们的报纸,你们就记住他的模样,然后去找给伱们报纸的人就可以了。”
“他们自然会去找那些读书人的麻烦的。”
那少年眼睛一亮,犹自不敢相信的道:“真的吗?”
另外几个卖报的小孩,也都很兴奋的样子。
陈景恪笑道:“当然是真的……不过你们吆喝的也有问题,应该告诉客户,什么是报纸。”
然后,他就将报纸的具体含义告诉了几个少年。
又给他们设计了几句新的广告词。
比如,面对读书人的时候,就喊:太上皇、皇上、太子殿下亲笔文章……不容错过。
面对商人的时候,就喊:国家政策、商业信息、物价变动……
虽然他们并不能完全懂是什么意思,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还是努力记了下来。
见他们都记熟,陈景恪就说道:“去吧,在耽误下去,时间就不够了。”
那少年朝他深深鞠躬:“谢谢郎君,您是个好人。”
陈景恪笑着挥挥手,目送他们离开。
这个机灵的少年,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但他并没有询问对方的名字,也没有扮演老爷爷给予对方什么大机缘。
揠苗助长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给他一点帮助,让他赚取能力范围内的钱,已经足够了。
如果他真的有能力,早晚还有再见之日。
而且不要觉得卖报就没有前途,等大明周报的名声打出去,会有人主动在大街上等候他们。
一天卖个几十份不成问题。
那就是几十文钱的利润,比好几个苦力一天赚的钱都多。
而且卖报纸,本身也算是文字相关的工作。
真有心,慢慢学着识字,比普通人更容易出头。
等小朋友们都消失在视线里,陈景恪打开报纸看了起来。
版面、内容之类的全都没有变化,和上次见到的一模一样。
区别是,纸的质量差了很多,摸上去明显更加粗糙。
当然,变差也只是相对的。
用这玩意儿糊墙啥的,完全没有啥问题。
报纸糊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