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徐允恭的见闻(2/3)
已经开始布局研究稻种。当初很多人都不以为然……准确说是所有人都不以为然。就连徐允恭自己,都觉得毫无意义。大明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人手,怎么能把宝贵资源浪费在这里呢。是陈景恪一力坚持,才把这个项目推行了下来。现在,事实再一次证明,他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他就好像是提前知道了结果一样,一出手就直指最正确的那个答案。高瞻远瞩这句话真的是说了不知道多少遍,但知道了他的布局,还是让人忍不住想一遍又一遍去说。考察过水稻研究室,带着满满的资料,徐允恭再次踏上了归途。越靠近中原,人口就越密集,也就越繁华。到了辽宁行省的时候,这里除了气候比较寒冷,论人气已经与中原的偏远地区差不多了。尤其是几个交通要道所在,说一声繁华都不为过。这让徐允恭对东北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就如南方一般,唐朝时期江南还是贫瘠之地,到了南宋时期就成为经济中心了。而现在,就连流放犯人的岭南,都变得繁华起来。总有一天,大明也能将东北变成繁华之地。一路继续走,很快就到了北平。然后他就被这里的繁华给震惊了。百姓安居乐业,大街上行人不绝,时不时就能看到一队商旅走过。如果不说这里是北平,他几以为到了江南重镇。作为小舅子,他对朱棣颇为关注。在确定去天竺建立封国之后,朝廷解开了对朱棣的限制,允许他发展自己的力量。这几年燕王府的实力爆炸式增长。北平作为燕王府的临时封地,被顺带着发展起来并不意外。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发展的这么好。于是他就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答案也并不复杂,很快他就知道了个大概。一切都源于那个叫道衍的和尚。燕王忙于草原事务,将燕王府的政务托付于他。他就在北平推行起了新政——经过他改良之后的新政。再加上,这里是去草原和东北的陆上交通要道,地理条件优渥,发展的自然就快。一个和尚竟然有如此大的才能,实在让人惊叹敬佩。徐允恭决定亲自去拜访这个能人。燕王府的人听说是徐大公子驾到,自然非常恭敬。然后就告诉他,道衍陪着白郎中去了官厅山。朝廷准备在那里修建一座水库,他陪着勘探环境去了。听到白郎中,徐允恭眼睛一亮,决定立即去官厅山。白郎中就是白英,是大明最忙的人之一了。一年四季基本都在全国各地奔波。梳理几大河流的水系,对现有的河道布局进行调整,使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修缮堤坝、水库等等,都是他的工作范畴。前年他就去过辽东,对辽河进行了治理。辽河是辽东最重要的河流之一,辽东的辽字就是这么来的。然而这条河流带给当地百姓更多的是苦难。每到夏季辽河就会泛滥,下游方圆七八百里都会变成水泽。不但严重威胁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还阻碍了交通。白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奉命去梳理辽河水系。徐允恭亲自去保护他的安全。作为护卫,徐允恭陪他走遍了辽河水系,亲眼目睹了他是如何的呕心沥血。对他,自然发自内心的敬佩。按照他的方案进行治理,现在辽河已经被束缚住。下游的水泽,变成了肥沃的平原。朝廷在辽河平原上建了一座城,命名为白辽城。以此表彰他的功绩。而当地百姓也自发为他建了生祠。在别处给活人建生祠,会被朝廷打击。但辽东这块地方,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且当地衙门还发现,只要一提到白英的名字,百姓马上就变得通情达理了。以至于现在,他们有啥政策推行不下去,总把白英拿出来安抚百姓。这一招还非常好使。言归正传。得知白英在这里,徐允恭自然不能不去见一见。问清楚官厅山的位置,就带着人赶了过去。成功在一座峡谷里见到了本人。白英今年才不到四十岁,可看起来犹如五六十岁的老汉。见过礼之后,徐允恭有些激动的说道:“白郎中,你要保重身体啊。”白英笑道:“谢徐将军关心,这座水库设计好,我就可以好好歇歇了。”见他不解的样子,就解释道:“朝廷要修书,不只是百家经典,还有百工技艺。”“治水也包括其中。”“陈伴读让我协助修书,可不就是要好好休息了吗。”徐允恭还是第一次听说修书的事情,不过他并不关心此事,而是笑道:“那再好不过了,要论治水,这天下还有谁能比得过你。”“正好一边修书,一边修养身体。”之后徐允恭又和道衍打起了招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