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借题发挥(2/3)
的全踏马不准出去。有人或许会说,标准提高了会导致很多人才出不了国,学不到先进的知识。别踏马扯淡了。连汉语三四级都过不了,指望这种人学到什么高深的知识,那不是扯淡吗。当然,对于想当外国人的人,咱们也不必强留。想走是吧,随便走。但走了想回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把回来的标准提高一下总可以吧?想回来定居,回来就业?对不起,必须参加汉文化考试。凡是考试不达标的,外国毕业证不予认可,不准在国内找工作。不要说做不到,驾照就采用的这个标准。在国外拿的驾照,回国后参加科目一考试,通过之后就可以拿国内驾照。为啥毕业证这一块不能这么搞?前世陈景恪人微言轻,什么都做不了,这一世就不一样了。爷踏马能做主了。必须把这个标准搞起来。想出国可以,随时欢送。但在国外居住一定年限,回国之后必须参加华夏文化考核。“这个年限不能太短,这年头出海做生意,一来一回两三年都正常,太短了对这些人太不公平了。”“以五年为期,就比较合适的了。”“在国外生活五年,回国就要参加考核。”“不合格的一律按照外国人对待,直到考核通过为止。”“如此一来,那些大族必然会积极的创办书院,培养自家弟子读书。”“书院多了,普通人进学的机会也会增多,教化这一块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朱雄英高兴的道:“好,这个法子好。”“经历了南洋事件之后,海外的明人应该都明白,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依靠,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必然会更加频繁的往来大明,强化和大明的关系。”“在这汇总情况下,他们就必须要主动学习华夏文化。”“果然,朝廷不需要出一分钱,只是一点点政策上的变动,就能做成此事。”“景恪你真是太聪明了。”朱标露出深思之意,这个办法确实好,但也有缺点。“读书成本非常高,普通人是没机会进学的。”“此法对海外生活的普通人,是否太不公平了?”陈景恪说道:“此事简单,我们缩小考核范围就可以了。”“编写一本教材,考试内容全部从教材里选取。”“而且又不是考状元,试卷没必要那么复杂困难。”“只要通读过这本教材,差不多就可以合格。”“到那个时候,此书必然是人手一本。”“有些人不识字也没关系,让他们口述某一段内容即可。”“比如问他唐太宗是什么人,有什么事迹之类的,只要他能答个大差不差就可以了。”“如果他不识字,也从来没有听过这本书里的内容,那就只能先委屈他们了。”朱雄英接话道:“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他们这辈子也不用回来了。”朱标终于被说服,说道:“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这个法子确实已经尽可能的照顾更多人了。”“而且还能将编写教材的事情交给保守派,既能安抚他们,也能保证这本书的思想不会偏离。”朱雄英心中一动,补充道:“为了防止藩属国在文化上离心,可以要求所有藩属国,必须统一采用这一套标准。”“至少要保证南洋和大明保持文化同步。”朱标点点头,就算朱雄英不说,他也会这么做的。三人又商量了一会儿,正式将此事给敲定下来。就在朱标以为话题结束的时候,陈景恪再次开口,说道:“借助南洋事件,我们开可以调整一下对蛮夷的政策。”“近些年朝廷的宣政制度推行不理想,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蛮夷首领暗中阻挠。”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自身利益。只有部民保持原样,他们才能永远高高在上。一旦部民接受了教化,成为真正的大明子民,他们还怎么当人上人?所以,这些部族首领一直在阻挠宣政使的工作。朝廷不想激化矛盾,所以一直都没有采取什么措施。现在是时候动一动了。“虽然部落首领一直阻挠,但这么多年下来,宣政还是有一定成效的。”“这就为我们调整政策创造了条件。”“而南洋惨案,就是我们调整政策最好的借口。”“汉人缺少教化,都能变成这般模样,蛮夷从未接受过华夏文化熏陶,情况只会更严重。”“为了杜绝南洋之事在大明本土发生,宣政制度必须要变。”“原本宣政制度是劝导性质的,并不强迫接受,学不学全看部民自愿。”“现在不同,变成了强制性学习。”“所有部民,必须学习华夏文化,凡阻挠者一律按谋逆罪论处。”“这么做肯定会引起一部分蛮夷首领的反抗,正好出兵将他们剿灭,也算是杀鸡儆猴了。”他之所以敢这么强硬,还是因为这几年的政策,让蛮夷享受到了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