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操控舆论(2/3)
“如果有一个海外国家,要出钱出力在大明的土地上,为他们的子民建立一个聚居区。”
“这个要求,咱们可能答应吗?”
“情同此理,别的国家会允许大明朝廷出钱,在自己的国家建一个明人聚居区吗?
“就算他们迫于压力同意了,心里也会有疙瘩,说不定哪天南洋事故就会重演。”
这一番质问,直接宣告激进派的解决方案失败。
不过他们却并未气馁,被否其实是在他们意料之中的事情。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一次性就通过。
在内部会议的时候,一个名为谢允的工部郎中这样给大家打气:
“就连陈伴读的很多政策,都要经过三番五次的完善才能通过,更何况是我们。”
“失败不可怕,至少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是吗。”
这让部分泄气的人,重新振作起来,大家集思广益开始商量解决的方案。
既然朝廷不会出钱粮,那就找当地人自己出。
“联络当地的大族,再向海商、百姓募捐一部分……”
“聚居区的标准不要定的太高,先把人聚在一起,把书院开起来再说。”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落魄书生,雇佣一些过去。”
“实在不行,就找一些识字的人去照本宣科,灌灌耳音也总是好的。”
“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考虑别的。”
“至于管理,肯定要遵守当地律法,但在不违背地方律法的情况下,实行一定的自治。”
“大家推举一部分人出来管理聚居区。”
“同时也代表聚居区,和当地朝廷衙门进行交涉,维护明人的利益。”
在众人的商议下,一个全新的更具有可行性的计划,逐渐成型。
然而就在他们忙着完善自己自己计划的时候,大明周报再次刊登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撰写者不是别人,正是淡马锡总督傅安。
他在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南洋当前的局面。
经过这次惨案,南洋汉人只剩下不到二十万,大族几乎被土人消灭殆尽。
当然,不全是被土人杀的。
狡兔三窟,有些南洋大族在别的地方还有产业,有一部分人员逃过一劫。
但后来被查到参与过欺骗大陆百姓的事情,被淡马锡总督府给打击了。
总之就是,南洋汉人所剩不多了。
土人方面也好不到哪去,经过大明水师的清洗,南洋已经没有成型的土人势力。
大明的军队,依然在持续性的对各个土人势力进行打击,防止他们重新抱团。
但这种持续性打击,消耗实在太大,不可能持久。
关键是,这种高压混乱状态,严重影响了商业贸易,不利于大明长久统治。
朝廷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否则,大明对南洋的数年经营,就要毁于一旦了。
作为淡马锡总督,他自然有建议权。
他的意见是,既然南洋已经是这个局面了,自然没有还政给那些野蛮土人的道理。
南洋水师不会答应,南洋被屠杀的汉人也不会答应,心系南洋的大明本土百姓也不会答应。
所以,他建议朝廷效仿楚国旧事,在南洋分封诸王。
——
随着他的这篇文章发表,关于如何处置南洋遗留问题,就被拿到了台面上进行讨论。
民间的意见出奇的一致,不管朝廷怎么处置,都绝不可能还政给土人。
蛮夷之辈,屠戮我手足。
不将其灭族就算是仁慈的了,还要还政给他们,怎么可能。
谁敢这么做,谁就是汉奸卖国贼。
退一万步说,万一还政给他们,他们再次屠杀汉人怎么办?
这个责任谁承担的起?
你支持还政给土人吗?
支持的话就签字画押,将来再发生类似的事情,灭你家户口本。
一直通过锦衣卫监控民间舆论的陈景恪,得知这个风向,心中乐开了花。
“汉奸卖国贼都出来了,族群意识终于觉醒了啊。”
朱雄英也欣喜的道:“不枉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总算是有了收获。”
“一定要再接再厉,让大华夏概念彻底深入人心。”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南方和西南那边,你有什么计划吗?”
朱雄英严肃的道:“等大分封确定之后,我准备亲自去一趟,必须要趁此机会将此事落实。”
陈景恪思考片刻,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好的办法。
朱雄英的身份足够高,他去就代表着朝廷的重视。
其次他在南方和西南土民中,有着极高的威望,那些人都服他。
由他亲自出面,很多事情都比较好办。
“解决土民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个要求,咱们可能答应吗?”
“情同此理,别的国家会允许大明朝廷出钱,在自己的国家建一个明人聚居区吗?
“就算他们迫于压力同意了,心里也会有疙瘩,说不定哪天南洋事故就会重演。”
这一番质问,直接宣告激进派的解决方案失败。
不过他们却并未气馁,被否其实是在他们意料之中的事情。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一次性就通过。
在内部会议的时候,一个名为谢允的工部郎中这样给大家打气:
“就连陈伴读的很多政策,都要经过三番五次的完善才能通过,更何况是我们。”
“失败不可怕,至少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是吗。”
这让部分泄气的人,重新振作起来,大家集思广益开始商量解决的方案。
既然朝廷不会出钱粮,那就找当地人自己出。
“联络当地的大族,再向海商、百姓募捐一部分……”
“聚居区的标准不要定的太高,先把人聚在一起,把书院开起来再说。”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落魄书生,雇佣一些过去。”
“实在不行,就找一些识字的人去照本宣科,灌灌耳音也总是好的。”
“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考虑别的。”
“至于管理,肯定要遵守当地律法,但在不违背地方律法的情况下,实行一定的自治。”
“大家推举一部分人出来管理聚居区。”
“同时也代表聚居区,和当地朝廷衙门进行交涉,维护明人的利益。”
在众人的商议下,一个全新的更具有可行性的计划,逐渐成型。
然而就在他们忙着完善自己自己计划的时候,大明周报再次刊登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撰写者不是别人,正是淡马锡总督傅安。
他在文章里详细介绍了南洋当前的局面。
经过这次惨案,南洋汉人只剩下不到二十万,大族几乎被土人消灭殆尽。
当然,不全是被土人杀的。
狡兔三窟,有些南洋大族在别的地方还有产业,有一部分人员逃过一劫。
但后来被查到参与过欺骗大陆百姓的事情,被淡马锡总督府给打击了。
总之就是,南洋汉人所剩不多了。
土人方面也好不到哪去,经过大明水师的清洗,南洋已经没有成型的土人势力。
大明的军队,依然在持续性的对各个土人势力进行打击,防止他们重新抱团。
但这种持续性打击,消耗实在太大,不可能持久。
关键是,这种高压混乱状态,严重影响了商业贸易,不利于大明长久统治。
朝廷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否则,大明对南洋的数年经营,就要毁于一旦了。
作为淡马锡总督,他自然有建议权。
他的意见是,既然南洋已经是这个局面了,自然没有还政给那些野蛮土人的道理。
南洋水师不会答应,南洋被屠杀的汉人也不会答应,心系南洋的大明本土百姓也不会答应。
所以,他建议朝廷效仿楚国旧事,在南洋分封诸王。
——
随着他的这篇文章发表,关于如何处置南洋遗留问题,就被拿到了台面上进行讨论。
民间的意见出奇的一致,不管朝廷怎么处置,都绝不可能还政给土人。
蛮夷之辈,屠戮我手足。
不将其灭族就算是仁慈的了,还要还政给他们,怎么可能。
谁敢这么做,谁就是汉奸卖国贼。
退一万步说,万一还政给他们,他们再次屠杀汉人怎么办?
这个责任谁承担的起?
你支持还政给土人吗?
支持的话就签字画押,将来再发生类似的事情,灭你家户口本。
一直通过锦衣卫监控民间舆论的陈景恪,得知这个风向,心中乐开了花。
“汉奸卖国贼都出来了,族群意识终于觉醒了啊。”
朱雄英也欣喜的道:“不枉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总算是有了收获。”
“一定要再接再厉,让大华夏概念彻底深入人心。”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南方和西南那边,你有什么计划吗?”
朱雄英严肃的道:“等大分封确定之后,我准备亲自去一趟,必须要趁此机会将此事落实。”
陈景恪思考片刻,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好的办法。
朱雄英的身份足够高,他去就代表着朝廷的重视。
其次他在南方和西南土民中,有着极高的威望,那些人都服他。
由他亲自出面,很多事情都比较好办。
“解决土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