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允好奇不已,这位是什么人?

    让方广津如此重视,还要亲自来劝。

    对于自己成为众人目光中的焦点,刘伯允表现的非常淡定,说道:

    “院长经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必要死磕科举。”

    “只要用心去做,不管做什么都能发光发热。”

    见他把陈景恪都搬出来了,方广津一时间有些无语。

    院长那是为了宽慰你们,不想你们有太大压力,你怎么还当真了?

    不参加科举你怎么做官?

    刘伯允似乎猜到了他的想法,说道:“出仕的事情我已经想好了,我是举人,可以直接出仕。”

    “我老家是云南的,那边缺少人才,尤其缺懂算学的。”

    “我家乡县的府君,得知我跟随先生学习算学,且获得了举人身份,数次邀请我回去造福乡里。”

    “只是以前我学业不精,怕坑害了乡里没敢答应。”

    “现在总算是勉强将先生教的东西学会了一二,自觉有能力担当重任,所以决定回乡。”

    “府君可是许诺了我户房主事之职,这起点比大多数进士都要高了。”

    大明地方衙门的机构设置,模仿了中枢六部,设置了六房。

    户房掌管一县的钱粮物资,类似于现在的财政局局长和仓储部负责人。

    对普通人来说,这个起点不可谓不高。

    大明科举改制之后,进士有两年的观政期,在这期间他们只能干最基层的工作。

    就算两年后吏部正式授予官职,一多半人也只能担任乡长一类的职务。

    起点也远不如他这个户房主事。

    但方广津却依然不满意,说道:“举人总归低人一等,将来升迁也要看人脸色。”

    “想迈过五品的门槛更是难上加难……”

    一二三品为高级官吏,布政使、六部侍郎、尚书等以上的职务,全都是这三个品级的官员担任。

    四五品为中级官吏,中央各衙门的主要负责人,州府的知府、推官等,一般都是这个级别。

    六七八九品就是低级官吏,乡长、县令、下等府的知府等等,都是这个级别。

    上中下之间的门槛很高。

    九品官靠熬资历就有机会成为六品,但没有突出政绩或者贵人相助,绝无可能跨过五品。

    进士比非进士,更容易跨过这道门槛。

    想成为高级官吏更麻烦,不是光有政绩就能办到的。

    目前默认,要么是勋贵有功绩在身,要么是进士出身。

    在这个前提下,还要有足够的政绩才有可能。

    方广津劝他考进士,显然是寄予厚望的。

    刘伯允心下非常感动,但又有些好笑:

    “我的先生啊,就算是进士出身的人,又有几个能跨过五品门槛的?”

    “有生之年能让我摸一摸六品就满足了。”

    “况且当地方主官要求异地任职,这与我造福家乡的意愿不符。”

    行政主官,如县令、主簿、司法官等等,必须异地任职。

    吏员或者副职,可以在本地任职,但想更进一步也必须遵守异地任职原则。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防止士绅做大。

    见方广津还要劝,他正色道:“先生心意学生明白,非常感谢先生的器重,然我意已决。”

    闻言,方广津只能无奈的道:“罢了罢了,人各有志,既然你想通了,那就去吧。”

    刘伯允躬身行礼道:“谢先生。”

    然后他转移话题道:“回乡之后我会开办书院,教授算学知识。”

    “若是发现了有天赋的苗子,会推荐给书院,希望先生能给他们一个进学的机会。”

    方广津摆摆手说道:“说的什么话,你的学生就是书院的再传弟子,来书院进学理所应当。”

    刘伯允脸上露出喜色,道:“我先代家乡学子,谢过先生……”

    说话间几人就离开了酒楼,只留下鸦雀无声的一众士子。

    听听人家说的话,举人出身,起步就是户房主事……

    关键当先生的还不满意。

    一股酸味弥漫,像是恰了柠檬。

    要知道,他们这些考进士科的,四五万人抢五百个名额。

    好不容易抢到了,两年观政期要去基层部门磨炼。

    两年后授官,大部分人也做不了户房主事。

    当然,进士自然也有优势,前几年只要不犯错,升迁是很快的。

    稍微出点成绩,就能去县里担任主官,踏上青云路。

    可正如刘伯允说的那样,这五百个进士,能顺利当上县令的又有几人?

    考中进士就能担任县丞县令的年代,早已经成为历史了。

    这时,有人幽幽的说了一句:

    “谁让人家是学算学的呢。”

    是啊,谁让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见月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见月明并收藏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