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围杀(4/6)
这些百姓哪见过这种场面,先开始胆怯害怕,很快就感动的热泪盈眶。
果然是天子脚下,首善之都。
百姓们就是嫉恶如仇啊。
对自己此行也充满了信心。
不过他们并没有听别人的建议,去找什么大佬。
而是直接来到承天门外,齐刷刷的跪下,双手高举《大诰》。
钟楼之上,陈景恪和朱雄英一人拿着一个望远镜,看着下面的人群。
陈景恪长长吐了一口气,说道:“民心可用啊。”
朱雄英兴奋的道:“想必这会儿那些人寝食难安了吧。”
“听说他们还想着断尾求生?呵呵……真是天真啊。”
陈景恪说道:“他们想过自己会死,但不会想到朝廷会抛弃孔家和理学。”
“他们已经习惯了,天子要用理学治国,要抬举孔家收买读书人。”
“却不知,时代变了。”
朱雄英渐渐冷静下来,颔首道:“是的,时代变了。”
“跟不上时代的,必然会被时代的车轮碾碎。”
“你说……有一天大明会不会被时代碾碎?”
陈景恪笑道:“怎么,看不开想追求万世不易之王朝啊?”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怎么可能,我只是有感而发而已。”
“我记得你很早就说过,没有万世不易之法,也没有万世不易之王朝。”
“正如人有生老病死,王朝也有兴衰交替。”
“人虽然死了,但血脉思想可以传承下去。”
“王朝虽然灭亡,但它的经验却会被后来者学习传承。”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幻想着如何万世不易。”
“而是如何让国家更加强盛,让文明更加辉煌灿烂。”
“只要我们做到了,那我们的精神将会永存不灭。”
陈景恪竖起大拇指:“在思想境界上,你已经超越大多数帝王了。”
朱雄英只是淡淡一笑,他对和前代帝王作比较,很不感兴趣。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该做的事情。
时代都不一样,怎么进行比较?
那不是关公战秦琼吗?
况且,就算要比较。
我要做的,也是未来别人会以我为标杆,去评价其他帝王。
而不是以其他帝王为标准,来评价我。
他这会儿也是谈兴大发,继续说道:
“王朝更替,对一个朝代来说是坏事,对一个文明来说是一件好事。”
“每个王朝末年,都会积累无数的矛盾,兴替就是一个族群的自我更新。”
“通过这种更替,割除以往的弊端,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带领我们的文明,走向下一个顶峰。”
“所以万世不易不但无法做到,也不应该做到。”
“如果真的有人能做到,也是那个国家和子民最大的不幸。”
陈景恪真的震惊了,这话竟然是一个太子说出来的?
他确实经常给老朱、朱标、朱雄英他们说,没有万世不易的王朝。
也隐隐的提到过,王朝更替对一个文明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然而毕竟是皇权社会,他不敢说的太直白。
却不曾想,朱雄英不但领悟到了,还能认同这个道理。
太让他刮目相看了。
然后就是深深的骄傲,这,就是我徒弟。
可以说,这就是他穿越到明朝,最大的成果,没有之一。
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保住变革的成果。
这往往比变革本身更重要。
——
老朱那边马上就做出了反应,亲自出来询问了百姓的冤屈。
之后当场表示,一定要严惩凶手,还百姓一个公道。
“咱连皇子都能处罚,连驸马都能杀,更何况是孔家?”
这话说的掷地有声。
并通过前排人的嘴巴,快速向后排传递,很快在场的人都知道了皇帝的表态。
不知道谁起的头,忽然想起了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
等人群安静下来,老朱给出了具体指示,此事交由三司会审。
并名内阁学士刘敩、赵叔才,亲自监督此案办理。
接着,老朱又点了好几个人的名字,全都是理学派核心力量。
这一下百姓更是欢呼不已。
这些可都是敢于直面皇权的铁面人物,一定能还大家一个公道的。
与之相反的是,听到这个命令,刘敩等人皆浑身发抖,有人甚至直接昏厥过去。
还有人试图告病。
然而老朱很亲切的表示:没关系,好好养病,担子先兼着,等身体好了再来工作。
而且大明周报为此事出了加刊。
每个被老朱点名的官吏,都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是天子脚下,首善之都。
百姓们就是嫉恶如仇啊。
对自己此行也充满了信心。
不过他们并没有听别人的建议,去找什么大佬。
而是直接来到承天门外,齐刷刷的跪下,双手高举《大诰》。
钟楼之上,陈景恪和朱雄英一人拿着一个望远镜,看着下面的人群。
陈景恪长长吐了一口气,说道:“民心可用啊。”
朱雄英兴奋的道:“想必这会儿那些人寝食难安了吧。”
“听说他们还想着断尾求生?呵呵……真是天真啊。”
陈景恪说道:“他们想过自己会死,但不会想到朝廷会抛弃孔家和理学。”
“他们已经习惯了,天子要用理学治国,要抬举孔家收买读书人。”
“却不知,时代变了。”
朱雄英渐渐冷静下来,颔首道:“是的,时代变了。”
“跟不上时代的,必然会被时代的车轮碾碎。”
“你说……有一天大明会不会被时代碾碎?”
陈景恪笑道:“怎么,看不开想追求万世不易之王朝啊?”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怎么可能,我只是有感而发而已。”
“我记得你很早就说过,没有万世不易之法,也没有万世不易之王朝。”
“正如人有生老病死,王朝也有兴衰交替。”
“人虽然死了,但血脉思想可以传承下去。”
“王朝虽然灭亡,但它的经验却会被后来者学习传承。”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幻想着如何万世不易。”
“而是如何让国家更加强盛,让文明更加辉煌灿烂。”
“只要我们做到了,那我们的精神将会永存不灭。”
陈景恪竖起大拇指:“在思想境界上,你已经超越大多数帝王了。”
朱雄英只是淡淡一笑,他对和前代帝王作比较,很不感兴趣。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该做的事情。
时代都不一样,怎么进行比较?
那不是关公战秦琼吗?
况且,就算要比较。
我要做的,也是未来别人会以我为标杆,去评价其他帝王。
而不是以其他帝王为标准,来评价我。
他这会儿也是谈兴大发,继续说道:
“王朝更替,对一个朝代来说是坏事,对一个文明来说是一件好事。”
“每个王朝末年,都会积累无数的矛盾,兴替就是一个族群的自我更新。”
“通过这种更替,割除以往的弊端,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带领我们的文明,走向下一个顶峰。”
“所以万世不易不但无法做到,也不应该做到。”
“如果真的有人能做到,也是那个国家和子民最大的不幸。”
陈景恪真的震惊了,这话竟然是一个太子说出来的?
他确实经常给老朱、朱标、朱雄英他们说,没有万世不易的王朝。
也隐隐的提到过,王朝更替对一个文明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然而毕竟是皇权社会,他不敢说的太直白。
却不曾想,朱雄英不但领悟到了,还能认同这个道理。
太让他刮目相看了。
然后就是深深的骄傲,这,就是我徒弟。
可以说,这就是他穿越到明朝,最大的成果,没有之一。
只有这样的君主,才能保住变革的成果。
这往往比变革本身更重要。
——
老朱那边马上就做出了反应,亲自出来询问了百姓的冤屈。
之后当场表示,一定要严惩凶手,还百姓一个公道。
“咱连皇子都能处罚,连驸马都能杀,更何况是孔家?”
这话说的掷地有声。
并通过前排人的嘴巴,快速向后排传递,很快在场的人都知道了皇帝的表态。
不知道谁起的头,忽然想起了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
等人群安静下来,老朱给出了具体指示,此事交由三司会审。
并名内阁学士刘敩、赵叔才,亲自监督此案办理。
接着,老朱又点了好几个人的名字,全都是理学派核心力量。
这一下百姓更是欢呼不已。
这些可都是敢于直面皇权的铁面人物,一定能还大家一个公道的。
与之相反的是,听到这个命令,刘敩等人皆浑身发抖,有人甚至直接昏厥过去。
还有人试图告病。
然而老朱很亲切的表示:没关系,好好养病,担子先兼着,等身体好了再来工作。
而且大明周报为此事出了加刊。
每个被老朱点名的官吏,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