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派的意思是周旋于对立双方之间,既讨好一方,也不得罪另一方。

    这个词大概起源于元末明初。

    时值战乱,百姓们为了避免被元军或者明军骚扰,会在门上悬挂木牌表明身份。

    支持元军的悬挂“保境安民”木牌。

    支持明军的悬挂“驱逐鞑虏”木牌。

    朱元璋北伐时并非长驱直入一帆风顺,很多时候会在某个地方与元军来回拉扯。

    战事打到怀庆府时,当地的一些百姓想了办法。

    他们在木牌的一面写“保境安民”,在另一面写上“驱除鞑虏”。

    元军来了亮出“保境安民”的一面,明军来了亮出“驱除鞑虏”的一面。

    省钱省力又省心。

    常遇春攻克怀庆,率兵进城后发现城中百姓门口上挂满了写有“驱逐鞑虏”的木牌。

    他还没来得及高兴时吹来一阵狂风,木牌翻面露出了“保境安民”的字样。

    常遇春大怒,下令将悬挂两面木牌的人全部斩首。

    两面牌由此而来,后来演变成了两面派。

    吴三桂想当两面派。

    但从古至今两面派都没有好下场。

    这不仅需要谋略,还需要有强大的实力,在任何一方翻脸时做到自保。

    或者...有足够逃跑的空间。

    就像蒙古部落那样,打不过可以跑。

    茫茫草原,根本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吴三桂一没有自保的能力,二没有逃跑的空间。

    当两面派简直自寻死路。

    可是随着战事的发展,他当两面派的想法愈发强烈。

    因为明军一直在打胜仗。

    先是打赢了宁远之战,随后又打赢了松锦之战,并且兵不血刃拿下义州。

    如果再打赢广宁之战,那么建奴在辽东的局势将每况愈下。

    等局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建奴的末日也就到了。

    而他吴三桂...恐怕也会被朝廷秋后算账。

    吴三桂十分清楚他自己在崇祯十七年的京师保卫战当中做了什么。

    除了他。

    满朝文武甚至天下所有人都清楚他行军缓慢的原因。

    无非是保存实力,观望战局,因势利导!

    所以当王永吉命他带兵杀向广宁时,他心里是抗拒的。

    生怕把建奴打残了,影响自己自己当两面派的计划。

    可军令如山,他无法违抗命令。

    宽阔的辽河平原上,吴三桂三万大军缓缓前进。

    “报!”传令兵从后面跑到吴三桂身边:“总督大人有令,命我军加快行军,天黑前务必抵达西沙河西岸。”

    “给总督大人回令,就说吴三桂会按照命令行事。”

    “是,”传令兵快速离开。

    说话后不久,前方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和战马的嘶鸣声。

    吴三桂知道,这是他的先锋部队正在和八旗先锋部队交战。

    从大凌河堡出发后,双方的先锋部队每天都在打仗。

    规模不大,却很焦灼。

    “高得捷,你带人去前面接应一下!”吴三桂吩咐。

    先锋部队都是精锐,他可不想让精锐平白无故的送死。

    等高得捷走后,吴三桂将心腹胡心水和夏龙山召至近前。

    “总兵大人有何吩咐?”胡心水率先问道。

    “哎,”吴三桂愁云满面,“没什么吩咐,只是对接下来的战事很是犯愁。”

    夏龙山有些不解:“大人是怕打不赢建奴吗?”

    “非也!”吴三桂摇头,“打赢了建奴,辽东的局势将彻底倒向朝廷。这个结果看似不错,但没了建奴的威胁,朝廷极有可能卸磨杀驴对咱们动手!”

    “那要不...故意打败仗?”夏龙山迟疑道。

    “打败仗就更不行了!我的本意是保存实力,战场上吃败仗无法精确控制损失的数量,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溃败,损失惨重!”吴三桂说道。

    三人大眼瞪小眼互相看了一会,还是没有任何头绪。

    胡心水眼珠在眼眶里转了几圈后低声提议:“要不还是问问方先生吧?”

    “之前跟你说过,我已经不是很信任他了。”吴三桂表情严肃,“他让我在打建奴使出全力,我岂能照做?”

    “他毕竟是您的谋士,心里的主意比我们多,还是问他比较好!”胡心水劝。

    “是啊,大人您要是觉得不合适,可以只听不做!”夏龙山也劝。

    吴三桂本想再次拒绝,可是战局的发展已经不允许他任性,只能照做。

    谋士方光琛早就知道吴三桂变了心。

    可是他故意假装不知。

    因为他要用实际行动重新获得吴三桂的信任。

    来到吴三桂面前听完他的顾虑后,方光琛眯着眼睛想了很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文盲写小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文盲写小说并收藏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