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官员,都被地盘越打越大、还在大搞改革的江鸿飞给启用了。

    这其中不乏还不如赵明诚的人。

    而赵明诚,却始终不得出仕之机。

    这赵明诚还如何看不出来,他之所以如此不得志,全都是因为李清照这个害人精?

    其实赵明诚也知道,他如此不得志,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李清照的前夫。

    还因为,赵宋王朝末期,保守派势力的表现令人唏嘘。

    面对大元铁骑的汹涌而来,他们非但未能团结御敌,反而深陷内斗泥潭,策略昏聩,错失良机。

    江鸿飞就曾毫不客气地指出,赵宋王朝的保守派之弊,称其擅长内部倾轧,却对外患束手无策。

    随着赵宋王朝保守派领袖的凋零与离散,中下层官员虽在大元朝廷寻得一席之地,却已难复往昔之辉煌,更被江鸿飞巧妙布局,分散于各个部门,难成气候。

    与此同时,原赵宋变法派中的佼佼者如李纲、唐恪等,在江鸿飞的青睐下崭露头角,他们或出于复仇之心,或无意间形成压制之势,进一步削弱了保守派的残余力量。

    至此,赵宋王朝保守派几乎销声匿迹于历史长河之中。

    更添悲剧色彩的是,赵宋王朝已成过往云烟,大元帝国取而代之。

    在这新朝旧臣的更迭之际,即便是受江鸿飞赏识的变法派官员,也不得不收敛锋芒,谨慎行事。

    因为他们深知,真正掌握话语权的是那些与江鸿飞并肩作战、共定天下的大元重臣。

    在这样的权力格局下,无论是保守派还是变法派的旧赵宋官员,皆需谨言慎行,以求自保。

    而赵宋王朝保守派势力的覆灭,使得赵明诚几乎得不到政治势力的帮助了。

    另外,大元帝国,因吸纳了赵宋、大辽、高丽、日本乃至田虎、王庆、方腊麾下官员,冗官现象悄然浮现。

    加之这些年的科举,为大元帝国注入了更多本土新生代官员。

    这使得官位之争愈发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江鸿飞编纂《洪武大典》背后,藏有深意——忧虑冗余士子若不得善置,恐生事端,故设岗位以束其心志,先求稳局。

    尤为关键的是,赵明诚昔日弃城之举,令其声誉扫地。

    而江鸿飞素重忠勇之士,次则识时务者,而赵明诚两者皆失,自然不受青睐。

    此背景下,赵明诚仕途之路布满荆棘,欲在大元朝廷谋得一席之地,难度堪比攀天。

    事实上,赵明诚已竭尽全力,遍访旧交,却仍未窥见仕途的一丝曙光,这无疑是对现实残酷的深刻写照。

    不久前,赵明诚携带厚礼,前往故友孙觌的官邸,寄希望于这位如今在大元帝国担任起居郎的老友能为他指点迷津。

    起居郎,一个虽位列从六品,却身居皇权核心之位的官职。他们紧随圣驾,记录帝王的每一句言辞,每一个行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朝廷政令到礼乐法度,从气候变化到户口增减,起居郎无不尽知,且与著作官紧密相连,影响力不可小觑。

    而孙觌,自幼受苏轼赏识,作为保守派的中坚力量,与赵明诚及其前妻李清照情谊深厚。

    赵明诚满怀期待,希望孙觌能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向权势滔天的江鸿飞推荐自己,谋求一官半职。

    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孙觌非但未应允,反将礼物悉数退回,只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德甫兄何必舍近求远矣”。

    赵明诚困惑不解,追问其意,却只换来孙觌的沉默。

    实非孙觌冷漠无情,而是作为起居郎,他深知守口如瓶的重要性。身处权力的漩涡之中,稍有不慎便会招致祸患。因此,他对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仕途起点倍加珍惜,不敢有丝毫懈怠。

    归途中,赵明诚反复咀嚼着“舍近求远”四字,却不得其解。

    家中灯火阑珊,他依旧辗转反侧,思忖着身边是否有未被发现的力量,能助他在大元帝国觅得一席之地。

    然而,一番苦思冥想后,他依然迷茫,似乎所有的希望都已遥不可及。

    爱情、事业双不利,让赵明诚每日都只能借酒消愁,人眼看着就要废了。

    就在这时,有小厮突然跑进来,对赵明诚说:“相公,皇帝派内侍前来传旨,叫相公即刻进宫面圣!”

    赵明诚闻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无暇细究江鸿飞缘何急于召见,只匆匆整理衣装,紧随侍从,步入那深邃的宫门。

    路上,赵明诚不动声色地赠予侍从一颗东珠,试图从他口中探知此行的真正用意。

    然而,侍从却是一脸茫然,表示并不知晓其中缘由,只知是紧急召见。

    这突如其来的召见,让赵明诚的心情如同过山车般,既满怀期待,又忐忑不安。

    在侍从的引领下,赵明诚穿过了层层宫阙,最终来到了庄严的玉华阁。

    此阁位于宣和殿之后,乃是皇家重地。

    抵达之时,只见殿内灯火通明,宰臣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仙侠版水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任鸟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任鸟飞并收藏仙侠版水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