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文虚中,在东北地区享有崇高声望,且在危难之际拯救了上京城数十万生灵,由他担任北宁知府。

    韩企先出身于北地、在金朝担任尚书右丞相,被江鸿飞任命为北宁通判。

    而高庆裔,是完颜宗翰昔日的智囊团核心成员,又是渤海贵族,被江鸿飞任命为同知。

    江鸿飞任命了这三位在东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人物执掌北宁府的治理大权。

    这一领导班子的组建,无疑让刚加入大元帝国的北宁路民众太满意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江鸿飞在选拔北宁路的官员时,充分考虑了地域文化的特殊性,确保新领导班子中既有金朝、辽朝的旧臣,也有在燕云、辽东地区有着丰富治理经验的能吏。

    这些官员共同的特点在于,他们对北宁路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能够因地制宜,避免盲目施政。

    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北宁路民众对大元帝国的信任与认同,也为北宁路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江鸿飞特赦了上京路所有主动投降大元帝国的人——除了极少数罪大恶极之徒外,一律不予追究。

    这一举措,也极大地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

    同时,江鸿飞深知,要想让北宁路真正融入大元帝国的怀抱,仅仅依靠政治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

    为此,江鸿飞制定了一项宏大的移民计划,旨在通过向东北地区大规模移民,彻底改变其人口结构,加速其与大元帝国的融合。

    江鸿飞命令户部制定详细方案,计划在十年内向东北地区迁移三千万汉民,以稀释当地其他民族只有区区几百万的人口。

    没错。

    广袤的东北大地,于此时其人口竟仅余寥寥数百万之众。

    辽朝盛世之时,其举国人口亦不过八百九十万,而燕云之地就占有三分之一。

    江鸿飞攫取燕云后,东北之地人口骤减,仅余五六百万。

    及至金国崛起,战火连绵,内讧不息,人口更是跌落至不足五百万之深渊。

    其间,契丹族占比约十六点八五,汉族则雄踞榜首,占比高达四十二点七,女真族紧随其后,约为十点一一,渤海、奚等族合占十四点零四,草原诸部加一起占十六点三。

    所以,汉族、契丹、女真三大族群,构成了东北人口的基石,尤其是汉族,其数量之众,已超越其他各族之和。

    若不算汉族,只说其他各族,其总数亦不过两百余万,此数尚含远离东北的草原部落。

    且此数随着战事的蔓延,仍在不断削减。

    关键,占东北人口很大一块的女真人,因遭到契丹的屠戮而日渐凋零。

    若江鸿飞能引三千万汉人入驻,再迁走契丹、渤海、奚等民族,东北必将成为大元帝国不可分割的一块疆土。

    诚然,此举挑战重重,这时的东北乃荒凉边陲,汉人肯定不愿意来。

    不过,江鸿飞对此早有计策。

    首先,东北黑土肥沃,被誉为“一两土产二两油”,对农耕为生的汉人而言,此乃天赐之福,足以成为迁徙之动力。

    因此,只要大元朝廷大力宣传东北地区的农业优势,吸引汉民前来开垦。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免赋税、提供土地、技术支持等,以减轻移民的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再者,东北黑龙江流域,犹如一颗镶嵌着灵石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顺流而下,黑龙江与松花江畔,散布着十余座名闻遐迩的灵石矿脉,其中漠河灵石矿尤为显赫,其悠久历史与丰饶资源,曾引得俄国觊觎,盗采者蜂拥而至,盛况空前。

    江鸿飞可借鉴旧金山淘金热的经验,激发汉人开拓东北的热情,将这片苦寒之地化为繁荣之地。

    不仅如此,东北还蕴藏着煤铁、石油、木材等宝贵资源,日益受到大元帝国的重视,成为吸引汉人长期定居的磁石。

    现如今,大元帝国已经有人口近四亿。

    面对帝国人口激增,接近四亿的庞大数字,江鸿飞准备收紧长城以北政策,放宽辽东、箕地及北宁路等东北区域,引导汉人自发迁徙,以解人口压力。

    策略之下,关键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铁路与港口,如同东北与大元帝国紧密相连的血脉,尤其是铁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此,户部不惜重金,招募五百万民夫,挥汗如雨,筑路东北,同时,这也为东北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宇文虚中等人若智慧过人,定能洞察此中机遇,让不少青壮民夫在此安家落户,扎根在东北。

    有何良策?

    比如,女真男性大量减员,遗下无数女真女性,此乃可用资源。

    也就是,以前江鸿飞常干的,赐予愿定居东北之汉人男子发媳妇,甚至是还可以“买大送小”。

    或有人怜悯女真,觉其遭遇凄惨,实则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仙侠版水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任鸟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任鸟飞并收藏仙侠版水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