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朱棣突如其来的疾言厉色,李朝使者吓得慌忙跪倒在地,却不知发生了什么。

    “尔自己看看吧,给朕一个解释,倘若尔解释不清,朕就亲自提兵去问一问李芳远,他到底想干什么!”

    小心翼翼捡起地上的奏疏,一头雾水的打开,李朝使者越看心里越惊,越看,心里越凉。

    用一句话评价,就是宁遇神对手,莫有猪队友啊!

    这份奏疏是定国公徐增寿上的,看着里面的内容,李朝使者不敢出言质疑。

    说实话,第一时间他是不信的,毕竟这种非人类的事情,啥智障能干出来?

    可想一想那位将军平素的所作所为,倒还真的不大奇怪...

    这一瞬间,李朝使者心里忽然信了,大明估计还真没冤枉了他。

    李朝使者想起的这位将军,是王上李芳远的族兄,目前执掌将军府的李在臣。

    别看英军得势的时候,李朝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一个个缩着脖子躲在窝里,一打一个不吭声。

    可当明军全线转入反攻的时候,这群家伙仿似闻道血腥味的鲨鱼,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又冒了出来。

    看到有好处可拿,李在臣立即向李芳远上书,说这场国战因李朝而起,怎么能让上国爸爸孤军奋战?

    尤其是有好处,啊呸!

    是反攻的时候,大明爸爸肯定需要大量的援手,来帮他们攻打、占领、管理城池,

    身为大明最‘Zong’的儿子,怎么可以置身事外?

    看到胜利在望,刚刚从徐辉祖大营回到宫中的李芳远,顿时大喜,觉得这位族兄与自己不谋而合。

    仗打赢了,可将来史书上怎么记载?

    大明拼尽全力,李朝未出一兵一卒,妥妥的躺赢狗?

    话好说,名声不好听啊。

    当即,李芳远就联系徐辉祖,请允许大明最忠诚和最勇敢的战士,为国而战。

    接到请求的徐辉祖,忍不住直撇嘴。

    老子打的最艰难的时候你在哪?那个时候咋不说你忠诚了?

    现在眼瞅着胜利在望,就想跑出来排排坐、分果果?

    但不得不说,有一句话李芳远说的还是有些道理,那就是占领之后怎么办?

    大明的官军绝大部分都不会说朝鲜话,也不屑去学,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

    与其这样,倒不如让李朝士兵协助守城,顺便代天子安抚一方。

    于是,徐辉祖也没说什么,就允许李在臣率部随军出征。

    不过这个李朝的大将军,显然入不了明军的眼,有重要的军事行动,他都没资格进徐辉祖的帅帐。

    最多就是做出决议以后,派手下的参将去通知他一声。

    可没想到,就是这个他们轻视的家伙,却给他们捅了大大的篓子!

    这次随军出征,李朝倒是倾尽了全力,仅李在臣直接统领的军队,就有四万余,民夫、杂兵无计。

    不管战斗力如何,至少人数是给堆了起来。

    徐辉祖也没指望,这群他眼中的散兵游勇能有什么作为,就当做杂兵带上路,最多派他们去探探路什么的。

    可没想到,有时候猪队友干出来的事,真的能突破他想象的下限。

    攻打富川的时候,李在臣信誓旦旦找到徐辉祖部手下的参将,请他允许自己尽一些绵薄之力。

    那参将也没说什么,就让他派人去头前探路。

    可没想到,这么一探,险些把那参将给探没了...

    李在臣倒是真的想做好这个差事,派出手下一千余兵力,沿着山路进军。

    没过多久,那个千人队伍忽然跑了回来,直接找到那参将汇报,说在前面的山沟沟里,发现大约一百多人的敌军。

    参将还笑李朝士兵真是废物,区区一百多人而已,一千多人都不敢打?

    当即,他就带了一个千户所去剿灭。

    可等他到了李朝士兵说的地方一看,直接傻了眼。

    这漫山遍野的人头,怕不是得有好几千人?

    这支部队本就是留下阻击明军的,见到那参将带人露了头,二话不说就是一顿狠削。

    带去一千多人的部队,只剩下不到一半,才侥幸逃了回来。

    徐辉祖知道以后,当场就要砍了那参将的脑袋!

    直到后来在被抓起来的李朝士兵嘴里得知,他们早就看到对方有好几千人。

    因为怕明军知道人多不敢去打,才谎称只有一百多人。

    那个被斩首的李朝士兵头子,临死之前还大呼冤枉,说他也没想到,那参将只带着一千多人就敢去打。

    按他们李朝的作战风格,打一百多的精锐,不得至少码上好几千人?

    徐辉祖都被气乐了,警告下属,打仗的时候谁也不许用李朝的人,哪怕是送粮食送水的活,都不许他们干!

    徐辉祖表示自己还没活够,不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手抽的鸡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手抽的鸡蛋并收藏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