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军明显在人数上不如明军,脑子抽了才会选择野外决战。

    而他们藏在这里的目的,很容易就被蓝玉猜了出来,就是为了等明军渡江之后,抽冷子断后。

    眼下被发现了,还不赶紧利用婆猪江的水系与鸭绿江贯通来逃回南岸,还等什么?

    高丽军的诡异举动,明军高层暂时推理不出来,但是不要紧,随着攻击前进,很快就明白了。

    原来是既要取得一些战果,又不想丢面子。

    可世界上哪有这么多两全其美的好事呢?

    蓝玉作为当世名将,果断抓住了战机。

    ——高丽军的计划里,有一个致命的漏洞。

    那就是高丽军因为有着鸭绿江的阻隔,以及自身携带了足够的船只,所以理所应当地,认为随时可以撤回南岸,随时都能回到“安全”的状态。

    但问题是,回到鸭绿江南岸,就真的安全了吗?

    并不。

    或者说,这里面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高丽军回到南岸,不代表他们会在接下来更大的战局之中起到作用。

    因为他们想要起到作用,首先就需要向西折返,回到高丽半岛北部沿海地区,要么去守卫那里的城池以迟滞明军,要么继续隐匿起来作为未投入棋局的棋子。

    但是,明军会让他们西返吗?

    理论上明军继续被迟滞,那么高丽军的主力部队,通过船渡的方式,很快就能返回到鸭绿江南岸,然后向西。

    但问题是,明军不是被他们操控的,也不是一定非要头铁硬冲一层层的阻击线。

    所以蓝玉很果断地同样兵分两路。

    一路一万多人大张旗鼓继续猛攻,同时装作攻势有所衰减的样子,努力鼓噪声势。

    另一路三万人则在用斥候屏蔽了北部以后,在夜间拔营,极速西返,同时调集丹东的部分渔船向东,双方相向而行缩短距离。

    很快,明军就获得了船只,开始来回不停地往返运输。

    而明军的举动并没有能隐瞒太久,在一天多以后,高丽军主帅李和就接到了斥候的急报。

    接到了情报,李和如坠冰窟。

    他哪还不明白,自己采用的计策,被明军识破了。

    不过李和很快就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因为眼下的局势,还没有到最糟糕的状态。

    毕竟高丽军人少、船多,而且比明军率先渡河了好几天,所以此时高丽军不算分兵阻击的,已经有一万八千人来到了鸭绿江的南岸,只不过距离明军在西面的渡河点,还有八十多里的距离。

    而明军的虽然人多,可以渡河的船只却非常少,甚至无法搭建浮桥,哪怕每艘小渔船都以快要沉了的状态满载十五到二十名披甲士兵,一天也就能送几千明军过河,三万以上的明军理论上没有个六七天是过不来的。

    就算明军放弃了在丹东搭设的浮桥,后续还有船只派过来,但几天内是解决不了大军渡江的问题的,更别提后续的辎重,以及战马、火炮等等装备了。

    所以,眼下其实是一个战机。

    明军固然想要抓他们西返的机会,可同样也把少量明军喂到了高丽军的嘴边。

    只要高丽军进行急行军,那么哪怕到明天,在鸭绿江南岸的明军也不可能够一万人,这不到一万人,还都是缺乏战马和火炮的。

    没有战马和火炮的明军,有什么好怕的?

    就拿宋朝举例,统计对外战争,宋朝确实胜率很高,但是胜率高有个屁用啊?大多数情况下“以步制骑”都是把敌军击退,根本无法彻底围歼,光是账面上又打赢了一仗,其实军队消耗极大。

    而且明军还没了火炮支援,鸭绿江这么宽,火炮是跨射不过来的。

    同时,高丽军在鸭绿江南岸,是有很多战马的,甚至还有重骑兵。

    如此一来,在这个几天的窗口期内,高丽军在鸭绿江南岸野战,其实有着相当的优势。

    想想看,以重骑兵为先导,冲击敌军步兵猬集的阵型,随后轻骑兵两翼散开袭扰,己方重步兵开始带着步兵集群攻坚,己方还是三倍人数优势,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吗?

    至于明军有什么底牌,李和想不出来。

    或许,明军也在赌。

    但无论如何,战争就是赌,眼下战机稍纵即逝,李和不再犹豫,下令全体开始急行军。

    翌日,鸭绿江东岸,六千明军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备的营寨,有着部分工事和矮墙以及挖掘出来的壕沟。

    而他们的身后,正有船只不断地往返运输着。

    之所以明军只有六千,是因为明军并没有只顾着运人,而是运了少量的火炮。

    至少战马,确实没运多少,只给斥候运输了一点。

    原因很简单,骑兵不到一定规模,在正面战场是没有用的。

    而随着目视可见高丽军的到来,明军营寨中开始擂鼓。

    鼓声隆隆,震天动地,仿佛要将这宁静的拂晓撕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西湖遇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西湖遇雨并收藏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