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已经不动神色间稳固住自身地位的天子刘荣,正怀念着自己曾经的太子中盾卫程不识;

    而在边关——在北地郡,已经官拜北地郡守,同时兼领北地一切军阵事务的程不识,也得到了长安传来的消息。

    “整编细柳、霸上、棘门三军~”

    “没有句注军?”

    站在郡城外墙上的墙垛内,看着手中,那卷朝中友人遣奴仆送来的书信,程不识只头都不抬的问出一句;

    闻言,便见一旁风尘仆仆的壮奴当即躬了躬腰,恭敬无比道:“朝议结束之后,主君确曾单独请见过陛下,以句注军之事相问。”

    “但陛下似乎并不很喜欢,或者说是有些排斥句注军,只以句注山位于边关,不宜擅动为由,将此事搪塞了过去。”

    “——奴自长安启程之时,陛下也正式颁下诏谕,整编细柳营为射声军,整编霸上军为铁卫军。”

    “至于棘门军,更是直接整编为:遂军。”

    “下设足足八个遂营校尉,专精于铺路架桥、掘土伐林之事;”

    “全军兵员足足一万六千人,愣是连一柄剑、一张弓都不予配备……”

    听闻壮奴此言,程不识只下意识抬了下眼皮,撇了眼面带不忿之色的壮奴。

    待那壮奴自知失言,讪笑着低下头去,程不识这才重新低下头,继续观看起手中书信。

    “关中人?”

    莫名其妙的一问,也引得壮奴略带羞愧的点了点头:“祖籍蓝田。”

    闻言,程不识只不无不可的点了点头,也没再揪着壮奴一时失言不放。

    ——和南北两军一样,同属长安拱卫力量的细柳、霸上、棘门三军,兵源也是清一色的关中子弟。

    只是相较于南北两军,这三支理论上的临时武装,并不要求兵员满足‘关中良家子’这两个要求。

    没错;

    关中,良家子——这是两个要求:关中户籍,及良家子弟。

    关中户籍好理解:籍贯关中任意地方,且户籍录于农籍即可;

    至于良家,则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好人家’,而是特指如今汉家的中坚力量:中产阶级自耕农。

    所谓良家,首先就要满足财产方面的硬性条件:家财十万钱。

    这即是如今汉家‘中产之家’的准入门槛,也同样是‘良家’群体的先决条件:你首先得具备中产之家的财产,你的家族才能被称之为政治角度的‘家’。

    若不然,你的家族压根儿没资格称为‘家’,顶多就是‘户’。

    满足中产之家的财产要求,可以被称之为‘家’了,你才有资格被讨论‘良’不‘良’的问题。

    至于良不良,倒是很好判断:家世清白,往上数个三五代,也就是自有汉以来,直系先祖没出过逆贼即可。

    事实上,满足‘关中户籍’这一条件的,基本都不大可能家世不清白。

    ——家世不清白,政治成分有问题的人,不是死了整户口本,就是被举族流放边关;

    逆贼的后人,别说是还能把户籍落在关中了——能不被划入奴籍,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失去户籍’,都已经是天大的福气。

    所以,事实上,南北两军兵士的‘关中良家子’成份,和细柳、霸上、棘门三军将士的‘关中子弟’身份,仅有的差别只在于家产。

    关中良家子,必定是家境相对较好的中产之家;

    而关中子弟,可能是殷实的自耕农子弟,也可能的穷人家的孩子。

    总归再穷,也不至于家世不清白就是了。

    说回此番,刘荣整编细柳、霸上、棘门三军,关中人民对这三支部队的感情,就算没有对北军那般热烈,但也至少同样将这三支部队,视作关中人的子弟兵。

    子弟兵被整编,关中人自然难免会关注到整编后,这三支子弟兵会过什么日子。

    射声军,铁卫军,倒也罢了——总归还是兵;

    而且还是步兵中,最精锐的弓弩兵及重装兵。

    但遂营,也就是后世人理解的工兵……

    啊?

    一支原本可以上战场的野战部队,被整建制改变为工兵?

    换做是谁,心里恐怕都不会舒服。

    这也是为何程不识在看到壮奴面带不忿之色时,会问一句‘关中人?’的原因所在。

    程不识是雁门人,土生土长的边民。

    或许是由于自幼便生长在国境线——尤其还是已知世界唯二,且处于敌对状态的庞然大物国土接壤的前线,程不识向来不大在意籍贯这個东西。

    在程不识看来,无论是关中子弟,还是关东儿郎,总归都是汉人;

    进了军中,便都是汉家的兵。

    至于是做弓弩兵还是刀盾兵,步兵还是骑兵,又或是遂营、民夫——各有所长,也都各有所用。

    当然,最主要的是:曾在太子宫任职中盾卫的经历,让程不识对新君刘荣,也有相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煌未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煌未央并收藏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