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人用150年建造了一座城,而后世子孙又用了800年去守护这座城。

    每次洪水过后,当地的居民就会将它再次加固,精心维护。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的修缮就有29次之多。

    “年轻人,别看呆了。"突然老交通员用调侃的口吻笑着说。

    楚文明闻罢,收回思绪。他对着老人笑了一下。

    “是不是要靠岸啦?"楚文明问道。

    “对啰!"老交通员笑道。

    看到老人慈祥的面容,楚文明将手里的包袱往肩上一背。

    “年轻人,得有思想准备,等下可能会受到检查。你带的东西……”老人提醒着他。

    楚文明一听,望了一下城墙上戒备森严的样子,心里“格登"了一下。

    因为他的包袱里不仅有鉴定古董的工具,像显微镜之类的,还有一支手枪。

    “把包袱给我吧!"老交通员善意地说。

    楚文明思考了一下,同意了。

    这并不容易,那些鉴定古董的工具是他的吃饭本钱。虽然在大多的情况下,鉴定古物靠的是阅历,经验而并非工具,然而一个鉴宝专家没有这些工具也是不可思议的。

    老人说:“你在前,我在后。"

    下了船,上了岸,沿着几十级台阶往上走。

    这里虽然没有高大的“望淮楼",但却有两个出入的石门洞,左边的进,右边的出。

    他们走的是右边。

    果然,有荷枪实弹的士兵在两个门洞里检查。

    而头上的高大城墙上,国军士兵持枪巡逻,重机枪的枪口对着河面。

    楚文明因为没带东西,所以顺利地过了哨卡。

    楚文明担心老人,后悔刚才将包袱给了他。若真因包袱出了问题,连累了老人,他会不安一辈子的。

    然而当他过了哨卡回头望,都发现老人肩上并没有自己的那个包袱。

    难道老人扔掉了自己的包袱吗?

    扔就扔掉了吧,只要人平安。楚文明在心里想。

    于是他停了下来,等候老人。

    老人来到跟前,诡秘地一笑:“走吧!不要东张西望。"

    楚文明被老人的模样搞糊涂了,却也只得跟在老人的身后,继续往城内走。

    老人带着他径直往东门去。

    到了地方,楚文明才看清了,这是一座酒楼,叫鸿运楼。

    有人接着,把他们带进酒楼。

    进了一个房间,楚文明一看门扉上的牌子:经理室,知道房间的主人是什么人了。

    一见他们进去,那个经理就走出来迎接:“来啦?一路上辛苦了!”

    奇怪,这句问候的话在楚文明听来,并不是冲着老人说的,倒好像是冲着他说的。

    他只得礼貌地点了点头。

    还有更奇怪的,他的那个包袱好端端的放在了经理的办公桌上。

章节目录

李三古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兵阿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兵阿三并收藏李三古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