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浩渺,浪涛连绵。

    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海浪一波接着一波的从深海方向涌过来。

    成国公府世子、现任忠勇营管代朱时泰,站在南京水师战船甲板上,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海岸,恶狠狠不满的吐出一口浓厚的口水,正正好击中立在船舷上的一只海鸥,惊的这只鸟展翅高飞,不断的发出叫声,似乎是在咒骂不讲素质的人类。

    王锡爵端着一壶茶从船舱里走了上来,看了眼已经骂了好几天的国公世子,默默的选择绕道走到自家先生面前。

    此时严绍庭正躺在甲板上的藤椅上。

    怀里放着一只暖手炉,腿上盖着毯子,手上则是拿着最新送来的消息。

    “外面风寒,先生不要进船舱里吗?”

    王锡爵问了一声,送上一杯热茶。

    严绍庭喝了口茶,摇头道:“一帮老爷们挤在一起,味儿太重。”

    王锡爵笑了笑:“按照路程来算,再有三五日就能到天津卫了。”

    严绍庭嗯了声,却没再说话,而是低头继续看着手上由朱七他们送来的消息。

    按照锦衣卫的消息,宣府、大同那边的事情已经查明了。

    这一次是俺答的长子僧格,被朝廷称之为辛爱黄台吉的老小子带着近十万大军屯驻在东阳河上游一带。

    在大军后方,还有辛爱黄台吉从草原上搜集的蒙古各部牧民数万,驱赶着牛羊为大军提供口粮。

    这明显就是要打持久战的意思。

    而朝廷对此给出的参考,也在进一步预测,俺答部此次南下若短时间内无法攻破大明边墙,辛爱黄台吉就有很大的可能会向西带着兵马和牧民驻扎在大青山南侧的河套平原上。

    算得上是进可攻退可守了。

    而朝廷为此,也做出了应该有的对策。

    首先就是宣府、大同两镇都有朝廷急派的敕令,要求宣府总兵官马芳、大同总兵官孙吴二人抽调本镇各路兵马支援边墙。

    两镇巡抚则就地筹措粮草物资器械。

    很显然,朝廷这一次并没有打算再给宣府或者大同,增派额外的钱粮。

    但朝廷那边也在按照胡宗宪的提议,开始由镇远侯顾寰整顿编练京营,户部、太仆寺、光禄寺也已经将钱粮酒肉筹备好了。

    兵部亦下令山西、延绥、固原、宁夏四镇调动兵马,防备俺答部的辛爱黄台吉带兵西进,从山西、陕西一侧南下。

    又命甘肃镇放出探马夜不收,警惕草原西侧蒙古敌情。

    林林总总的,因为一个辛爱黄台吉统兵南下,大明九边超过半数边镇都为之动了起来。

    而在朝廷如此调动下,尤以宣府、大同两镇,亦是明白朝廷这一次大概是下定了某些决心。不发钱粮不说,恐怕要是战事不利,还要有一帮人为此受到朝廷的惩处。

    因此宣大两镇这一次调动兵马也算是利索,就连马芳和孙吴两位总兵官,都亲自带着人离开了驻城,赶到边墙附近的卫城,抵近观察敌情,都督前线各路兵马。

    而其中倒是有一条很短的消息,引起了严绍庭的注意。

    最近这段时间,东厂和锦衣卫在北京城内外,竟然是罕见的抓获了数百名疑似和关外有秘密往来的人。

    这里面有明人,自然也有蒙古人。

    至于说,除了这些有关于九边的消息,就是京中的事情了。

    皇帝不豫的事情,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传开。

    所幸有高拱强压,加上借着之前百官殴斗于西安门前的事情,将京中百官的异动给压了下去。

    然后在某一次内阁议事上,高拱这位首辅忽然就提名,为顺应皇帝谕令,举兵部尚书胡宗宪机预内阁。

    这件事立马就引起了李春芳的反对。

    理由也是现成的。

    东南五省虽然说倭患已经大多消除,但偶尔还是会有倭寇来犯,并没有到胡宗宪所说的东南五省不复再见倭寇的地步。

    但是内阁之中,袁炜和赵贞吉两人却是赞同了首辅的这一提议。

    于是事情就从内阁转送到了司礼监手上。

    吕芳转呈给了还在身体抱恙的皇帝。

    没人知道皇帝当时是什么反应,又是什么情况。

    最后这件事情就从司礼监转回内阁,让内阁和朝中九卿再推一人,与胡宗宪一并廷议。

    “这么说……杨博这次恐怕是要气急败坏了。”

    终于是将最新的消息看完,严绍庭放下手中的文书,笑眯眯的喝了一口茶。

    王锡爵将文书收起,放入一旁的一只刚刚好能盛放这些文书的木匣子里:“听朱千户说,高拱那日在内阁提议胡部堂入阁,杨博事后知晓就跑去高拱家里了,出来的时候脸色很不好。”

    “这就是没谈成,杨博想要带着晋党一步入阁的算计,被高拱给按死了。”

    严绍庭目光闪烁,看着一侧远方的海岸线在不断的起伏着,淡淡的说着。

    王锡爵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肉丝米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肉丝米面并收藏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