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本楼的窗前,掀开帘子,向春明门街上望去。

    数百名百姓跪拜在街道上,密密麻麻,不断地呼喊着“圣人”。

    心跳加快的李隆基忍不住向下方的百姓招手,原来他还有如此威望,这么多百姓心向着他。

    “圣人来了……”

    “圣人年事已高,太子年富力强,请圣人效仿高祖皇帝,禅位于太子。使天下改元,再入盛世……”

    “请圣人禅位!”

    楼下一遭乱哄哄的说辞后,又齐声喊道。

    这不是思念李隆基,是希望李隆基尽快养老。

    这些百姓被刘单一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真心希望李隆基退位。

    毕竟大唐有“禅位”的传统,太子一直执政也不合适,百姓们心中更认可皇帝。

    突如其来的转变,把李隆基气得面红耳赤,他放下窗帘,怒道:“这是逼我退位啊!”

    遂没有心思再看歌舞,起驾回跃龙殿中。

    翌日,万民劝李隆基退位的消息,就成了长安的头版头条。

    百姓认为李隆基老了,害怕李隆基再揭棺而起,听信谗言,祸害天下,皆认为李隆基该退位养老。

    恨李瑄的王公贵族,自然纷纷出言辱骂李瑄。

    现在都清楚,李瑄不怕这种辱骂。即便把信件送到政事堂,李瑄也能泰然若处。

    反而民间都传言李瑄的气量能容纳三山五岳。

    用杜甫的诗来形容就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亦或者孔子所言“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文武百官则肃然起敬,随时准备迎接继位大典。

    特别是李瑄的死忠亲信,只有李瑄登上皇位,他们才能倾尽全力,毫无顾忌去辅佐。

    他们比李瑄更急。

    又一日,刘单请示李瑄后,拜访诸大臣。

    使文武大臣入兴庆宫,劝说李隆基禅位。

    跃龙殿。

    以宰相李岘为首,裴遵庆、路嗣恭、封常清、韦见素等大臣向李隆基拜见。

    “圣人圣德昭彰,治世之功斐然,开元盛世,自古未及。然太子贤明,德才兼备,且年富力强,文治武功。吐蕃、回纥、大食、契丹、奚,皆因太子而征服;又为国家开拓万里疆域,找寻黄河源头。今四海虽平,但危机四伏,隐患丛生。而圣人年老力衰,恐力不能及,正宜顺天应人,传大位与太子,使圣人可享悠游之福,太子能展宏图之志,大唐江山社稷亦可得永固之基,此诚千秋之善举,万代之佳话也……”

    作为宰相的李岘最先上书。

    李瑄在继位太子的那一刻,就代表不顾后世的争论,木已成舟,李岘认为圣人现在退位是最好的时机。

    如果一直等着圣人寿终正寝,必然会给地方郡守、一些顽固大臣期待与机会,不利于国家。

    “信安王是忠臣,怎么能有你这种后代?”

    李隆基瞪着李岘。

    他何尝不知已受不住皇位,但想放下太困难了。

    “圣人明鉴,当此之时,禅位之举,于国于家,皆为至善。古之圣君不乏禅让之举,如尧禅舜,舜禅禹,皆成美谈。圣人比肩尧舜,当顾全大局。”

    裴遵庆也出列向李隆基说道。

    大势所趋,他也认为大唐必然要做出一个了结,进入新纪元。

    李隆基的时代,将要过去。

    天宝后期的民不聊生,安禄山的叛乱,放弃长安逃跑,让李隆基晚节不保。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如果不是李瑄,大唐神器真有可能被安禄山那杂胡窃取。

    裴遵庆言后,其他大臣也纷纷劝谏,一副为国为民的模样。

    “好了!好了!退下去吧,一天之内,朕会答复!”

    气急败坏的李隆基不想听文武大臣唠叨。

    朝野全部让他退位,而且还要面对李瑄的咄咄逼人,使李隆基没有选择的余地。

    “臣等告退!”

    李岘、裴遵庆等大臣面面相觑后,只能退下。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圣人不要把李七郎逼急了。”

    殿中清静后,高力士忧心忡忡的劝说。

    “嘭!”

    “告诉刘单,禅位可以,把玉环娘子还给我!”

    李隆基拍了拍玉案,似用皇位换取美人的回归。

    殊不知此时的皇位,也变得无足轻重。

    高力士无奈,只能将消息传给刘单。

    刘单更不敢擅自做主,到政事堂将此告诉李瑄。

    “杨氏罪孽滔天,千夫所指,我让贵妃成为真正的女冠,也是为救贵妃一命。”

    “现贵妃成为太真观主,是长安人尽皆知的事情。如果贵妃再次还俗侍奉圣人,于礼法,于天下何处?”

    李瑄眉头一皱。

    开元二十八载,杨玉环已经当过一次女道士。

    现在他执政下,再这么玩一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唐天将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落叶凋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叶凋谢并收藏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