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年号虽寓意不错,但没有几个大臣应和。

    他们不是傻子。

    李瑄不认为自己缺德,但他的皇位确实是从李隆基手中抢过来的,年号还是不要带德字为好。

    不过他也将乾德的年号搁置。

    又是几个大臣献出年号,恒治、盛华、泰昌等,都有不错的寓意。

    在李瑄没有敲定年号前,大臣们自然要进行一番辩论,谁也不想放弃这次增加名望的机会。

    文武官吏先后说出乾德、贞元的年号后,让李瑄想到乾元的年号。

    仔细一揣摩,乾元这个年号也不错。

    历史上也是安史之乱中,用乾元的年号。只是被李唐自己不争气,显得此年号有点虚。

    “诸卿觉得乾元的年号如何?”

    “乾是《易经》八卦之一,代表天,象征着刚健、阳刚之气,元有开始、起点之意。寓意着如上天一般刚健有。从改革到盛世;从期许到完成;从君子豹变到气象万千,都在乾元之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朕希望与诸卿休戚与共,万众一心,通过强大的决断力,完成乾元盛世。”

    李瑄在文武大臣争论不休的时候,将乾元年号说出。

    “乾元……”

    文武百官再听李瑄的解释后,交口称赞。

    乾元也有开创新纪元的寓意。

    乾相比贞,更锐利一点,符合李瑄的赫赫武功。

    “臣赞同国家以乾元为年号。”

    李岘作为宰相,他最先表态。

    年号的选择,往往是皇帝优先。

    就算皇帝不与大臣商议,自己从《易经》中翻出一个年号进行改元,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以乾元为年号,也确实可以服众。

    “臣赞同改元乾元……”

    裴遵庆、路嗣恭、韦见素等大臣也纷纷赞同。

    自然不会有一个人反对。

    “好,秘书监将此事宜写在诏书中,明日改元乾元元载。”

    李瑄让秘书监王维起草登基大典的诏书。

    现如今,还是以载纪年。李瑄认为没必要改正。

    就如天宝元年改州为郡。

    历史上在李亨登基后,立马就改回来。

    十几年来,百姓好不容易适应郡,折腾起来也没意思。

    郡,比单名的州更有地理辨识度,寓意深刻。

    就比如河西走廊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武威,霍去病为华夏开疆扩土,纪念他的武功威名。

    张掖,张国臂掖,直通西域。

    酒泉,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故而得名。

    敦煌,敦,大也;煌,盛也,寓意在沙漠绿洲上,有一座盛大辉煌的城市,宛若明珠。

    类似于此的郡比比皆是。

    李瑄在永乐和乾元,选择后者。

    他会将永乐作为美封,给予自己的长女李蓁蓁。

    除了寓意外,希望她永远快乐。

    “遵旨!”

    王维领旨。

    “改元虽定,但以年号纪年,对历史记录、编写等方面非常不便。朕决定将《黄帝历法》设为大唐正式纪年,在年号纪年之前。并将黄帝历法改为《华夏历》,今为华夏历三四五四年……”

    李瑄又抛出重磅消息。

    华夏要有一个沿用的纪年法。

    这样可以增加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即便改朝换代,也可以延续下去。

    作为炎黄子孙,黄帝历法可谓是不二选择。

    黄帝历是轩辕黄帝打败蚩尤后统一天下后命人所制定的历法。

    黄帝诞辰相传是三月初三。

    经过后世推算,黄帝出生在三千四百五十四年前。

    华夏历三四五四年,显得历史厚重。

    不过开元年间张守节推算黄帝历法的时候,比李瑄所知的晚了一百八十多年。

    张守节是盛唐知名学者,为史记作注,名《史记正义》,颇受文人的认可。可惜现在已经去世。

    他对这方面很有研究,但受限于消息,不能推演准确。

    李瑄提出的黄帝历法,让大臣们一头雾水。

    术业有专攻,研究历法的臣子可未有几人。

    当然,知道黄帝历法的官吏不少,就是不知如何去算。

    而且李瑄竟然将从黄帝历法还来的华夏历提在年号之前。

    代表以后史书记载、发布告示、科举考试等等,以华夏历法为先。

    见群臣无一人解释,李瑄遂扯着张守节的名义,以与张守节生前好友转述,解释华夏历法,以及其推演。

    将三四五四年这个推演功绩,算在张守节头上。

    作为人文始祖的黄帝,将他出生的那一日,作为华夏历的元年,再恰当不过。

    毕竟这是华夏第一位帝王,建立国家的雏形。

    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唐天将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落叶凋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落叶凋谢并收藏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