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引蛇出洞(1/2)
正月三十休沐,齐凌乘坐马车,偕同窦蓉、窦沙姐弟俩出门,直指长安东西两市...
坐落在天地交汇之枢的长安城,虽在乱世烽火中历尽沧桑,但在大宋初建后的四十余载静修与繁荣,已渐渐重现昔日的灵秀与辉煌。
这座城市宏大无比,堪称世间首屈一指。其人口繁密,仅次于天朝之都东京汴梁。齐凌,曾游历过二十一世纪的钢铁森林与人海喧嚣,如今面对长安的繁华,眼中并无太多惊奇。
窦蓉、窦沙姐弟与随行的张帆、王武,却为这如诗如画的景致所震撼,目光熠熠生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沿袭盛世大唐的遗风,长安西市汇聚珍宝、玉饰、书画及海外异宝,店铺装潢尽显奢华,门窗桌椅皆光洁如新,令囊中羞涩之人望而却步。
齐凌自知在金牛寨巡查的职司中积累了颇丰的外财,晋升刑狱司判官后,月俸加上各种补助,足有三十吊之多。即便如此,踏入任意一家店铺,他也发现若非受贿,仅凭俸禄,只能勉强为窦蓉购得两件微不足道的首饰,上面的红宝石小如米粒,品质与份量皆显得寒碜。
幸好窦蓉并不崇尚奢华,她见齐凌手持红宝石步摇,便劝他不必浪费。最终,在齐凌的再三恳求下,她挑选了一件八分纯金镶嵌红珊瑚的饰品,又议价至一千二百文,方才满意地让店员打包,欢喜地带上马车。齐凌心中,既有温馨又有酸楚。
温馨源于天意垂怜,让他遇见了一个真心实意、温柔体贴的伴侣。酸楚则源于前世丰厚的收入,纵然赠送名贵饰品,却未曾遇见过一位懂得为他节俭的女子。马车时行时歇,逛遍了西市的各式店铺,然后穿越熙攘的大街,直驱东市。
东市比西市更为喧闹,店铺商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间或有售卖发钗耳环的摊位,以银铜镀金制品为主,价格亲民,工艺却不逊于西市的高档精品。此外,各类衣裳、鞋袜、绸缎、丝带琳琅满目,欲试穿者只需告知店伙,便会有专人引领至试衣间,引路的店伙男女皆有,既体现了店家的周到,又避去了许多不便。
窦蓉与窦沙正处青春成长期,往日忙于逃避,无暇顾及装扮。如今春意渐浓,他们的衣物已不合时宜。...
于是,抵达东市,二人犹如游鱼归海,如鱼得水。片刻间,手中便提满了各式包裹。齐凌也为窦蓉与窦沙挑选了几套精致的衣衫,还购入了数卷绚丽的布帛,方心满意足。
在大宋,官员的待遇丰厚,齐凌任职后,仅六品官服与日常服饰,便已由公款定制了好几身。故而对于购买衣物布料,他并无太大兴致。
不过,见窦蓉和窦沙姐弟俩乐在其中,齐凌自然不愿扫兴,笑眯眯地陪伴左右,顺手支付账单,提携货物。
宋代男子鲜有陪伴妻室逛街并帮忙提物的习惯。于是,窦蓉不久便感到羞赧,脸色微红,轻声提议:“齐兄,你不妨自行四处走走,让王武叔与我们同行便可!”
“也好!”齐凌环顾四周,恰好瞥见一间售卖琉璃的店铺,含笑颔首。
琉璃与玻璃实乃同源,若非追求通透,其制作简便无比。如若这长安东市上的琉璃能卖出高价,齐凌也不介意暗中开设工坊,专事挖掘沙石熔炼多彩琉璃。
致富之策已定,齐凌立刻精神焕发,唤来亲卫武二,迅速穿行于街巷,直奔琉璃店。
然而入店后,他却大失所望。店内每件工艺品皆精巧绝伦,技艺非凡,却只能作为玉器的仿制品,实用性欠佳,价格亦低廉得令人诧异。
齐凌无法确定自派人烧制玻璃的成本,但参照店内琉璃的价格,收益可能远逊于他起初的设想。
转身出门,他正打算返回与窦蓉会合,脚步却在台阶上戛然止住,双目紧盯着门口悬挂的防风灯笼,细细打量。
灯笼因平价而设计朴素,仅在方形木底座四周嵌入四块手掌大小的多彩琉璃,上覆铁皮灯罩。
借由琉璃表面的反射,齐凌清晰地发现三位肤色各异的壮汉停下脚步,偷偷向他窥探。其中两人腰悬朴刀,另一人手持长扁担。
大宋朝廷严禁百姓携带利器上街,然而朴刀,长度仅二尺,宽度与手掌相当,用于砍骨切菜,不在禁令之内。
扁担无论长短粗细,皆是挑夫维持生计的必需之物,官府无从干涉。
因此,朴刀与扁担成了黑道人士的首选兵器,前者可剁骨亦可伤人,后者配以铁枪头,即成七尺长枪。
前世作为离婚顾问的记忆瞬间充斥齐凌脑海。
跟踪尾随之事,他专业且熟练,与前世相较,那三位汉子根本不值一提!
借助琉璃灯笼散发的微光,他悄然审视窦蓉与窦沙所在的法衣阁。确认王武、张帆以及几位从军中带来的密友已周全守护着姐弟俩,他满意一笑,询问灯笼价格,购得后握于手中,随即离去。
借着灯笼幽光,三名魁梧大汉悄无声息尾随其后。其中一名眼角有痣者,已暗暗伸手触向腰间的兵刃。
然而,街头人潮涌动,迫使“痣目”不得不收回手,以免提前暴露,未曾近身便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坐落在天地交汇之枢的长安城,虽在乱世烽火中历尽沧桑,但在大宋初建后的四十余载静修与繁荣,已渐渐重现昔日的灵秀与辉煌。
这座城市宏大无比,堪称世间首屈一指。其人口繁密,仅次于天朝之都东京汴梁。齐凌,曾游历过二十一世纪的钢铁森林与人海喧嚣,如今面对长安的繁华,眼中并无太多惊奇。
窦蓉、窦沙姐弟与随行的张帆、王武,却为这如诗如画的景致所震撼,目光熠熠生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沿袭盛世大唐的遗风,长安西市汇聚珍宝、玉饰、书画及海外异宝,店铺装潢尽显奢华,门窗桌椅皆光洁如新,令囊中羞涩之人望而却步。
齐凌自知在金牛寨巡查的职司中积累了颇丰的外财,晋升刑狱司判官后,月俸加上各种补助,足有三十吊之多。即便如此,踏入任意一家店铺,他也发现若非受贿,仅凭俸禄,只能勉强为窦蓉购得两件微不足道的首饰,上面的红宝石小如米粒,品质与份量皆显得寒碜。
幸好窦蓉并不崇尚奢华,她见齐凌手持红宝石步摇,便劝他不必浪费。最终,在齐凌的再三恳求下,她挑选了一件八分纯金镶嵌红珊瑚的饰品,又议价至一千二百文,方才满意地让店员打包,欢喜地带上马车。齐凌心中,既有温馨又有酸楚。
温馨源于天意垂怜,让他遇见了一个真心实意、温柔体贴的伴侣。酸楚则源于前世丰厚的收入,纵然赠送名贵饰品,却未曾遇见过一位懂得为他节俭的女子。马车时行时歇,逛遍了西市的各式店铺,然后穿越熙攘的大街,直驱东市。
东市比西市更为喧闹,店铺商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间或有售卖发钗耳环的摊位,以银铜镀金制品为主,价格亲民,工艺却不逊于西市的高档精品。此外,各类衣裳、鞋袜、绸缎、丝带琳琅满目,欲试穿者只需告知店伙,便会有专人引领至试衣间,引路的店伙男女皆有,既体现了店家的周到,又避去了许多不便。
窦蓉与窦沙正处青春成长期,往日忙于逃避,无暇顾及装扮。如今春意渐浓,他们的衣物已不合时宜。...
于是,抵达东市,二人犹如游鱼归海,如鱼得水。片刻间,手中便提满了各式包裹。齐凌也为窦蓉与窦沙挑选了几套精致的衣衫,还购入了数卷绚丽的布帛,方心满意足。
在大宋,官员的待遇丰厚,齐凌任职后,仅六品官服与日常服饰,便已由公款定制了好几身。故而对于购买衣物布料,他并无太大兴致。
不过,见窦蓉和窦沙姐弟俩乐在其中,齐凌自然不愿扫兴,笑眯眯地陪伴左右,顺手支付账单,提携货物。
宋代男子鲜有陪伴妻室逛街并帮忙提物的习惯。于是,窦蓉不久便感到羞赧,脸色微红,轻声提议:“齐兄,你不妨自行四处走走,让王武叔与我们同行便可!”
“也好!”齐凌环顾四周,恰好瞥见一间售卖琉璃的店铺,含笑颔首。
琉璃与玻璃实乃同源,若非追求通透,其制作简便无比。如若这长安东市上的琉璃能卖出高价,齐凌也不介意暗中开设工坊,专事挖掘沙石熔炼多彩琉璃。
致富之策已定,齐凌立刻精神焕发,唤来亲卫武二,迅速穿行于街巷,直奔琉璃店。
然而入店后,他却大失所望。店内每件工艺品皆精巧绝伦,技艺非凡,却只能作为玉器的仿制品,实用性欠佳,价格亦低廉得令人诧异。
齐凌无法确定自派人烧制玻璃的成本,但参照店内琉璃的价格,收益可能远逊于他起初的设想。
转身出门,他正打算返回与窦蓉会合,脚步却在台阶上戛然止住,双目紧盯着门口悬挂的防风灯笼,细细打量。
灯笼因平价而设计朴素,仅在方形木底座四周嵌入四块手掌大小的多彩琉璃,上覆铁皮灯罩。
借由琉璃表面的反射,齐凌清晰地发现三位肤色各异的壮汉停下脚步,偷偷向他窥探。其中两人腰悬朴刀,另一人手持长扁担。
大宋朝廷严禁百姓携带利器上街,然而朴刀,长度仅二尺,宽度与手掌相当,用于砍骨切菜,不在禁令之内。
扁担无论长短粗细,皆是挑夫维持生计的必需之物,官府无从干涉。
因此,朴刀与扁担成了黑道人士的首选兵器,前者可剁骨亦可伤人,后者配以铁枪头,即成七尺长枪。
前世作为离婚顾问的记忆瞬间充斥齐凌脑海。
跟踪尾随之事,他专业且熟练,与前世相较,那三位汉子根本不值一提!
借助琉璃灯笼散发的微光,他悄然审视窦蓉与窦沙所在的法衣阁。确认王武、张帆以及几位从军中带来的密友已周全守护着姐弟俩,他满意一笑,询问灯笼价格,购得后握于手中,随即离去。
借着灯笼幽光,三名魁梧大汉悄无声息尾随其后。其中一名眼角有痣者,已暗暗伸手触向腰间的兵刃。
然而,街头人潮涌动,迫使“痣目”不得不收回手,以免提前暴露,未曾近身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