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銮是领着儿子张师黄一起来的,他就这么一个儿子,是个只会吃喝玩乐的主儿。

    张锡銮如今告病在家,不知道哪年还能起复,所以就想趁机会领着儿子出来走动走动。

    要是能给儿子谋个差事,混个一官半职,张家以后也就不用愁了。

    刚才张锡銮只顾着跟曲绍扬解释,没给张师黄说话的机会。

    这时,张师黄上前来,跟曲绍扬互相见礼。

    张师黄没有曲绍扬年纪大,便称呼曲绍扬为兄长。

    曲绍扬也十分热情的一口一个贤弟叫着,给足了张家父子面子。

    曲绍扬只顾着跟张锡銮父子寒暄,自然就忽视了陈允哲兄弟俩。

    不过那俩是自家人,也不在乎,只含笑在一旁看着。

    众人寒暄几句,曲绍扬便将众人迎进城中,一路来到将军府。

    将军府这边,陈秀芸和天志、新源、婉瑜,领着振邦、振业等几个小辈儿孩子,已经等在了府门外。

    远远见曲绍扬等人走进,陈秀芸等人赶忙迎上前见礼。

    这等礼遇,让张锡銮十分高兴。

    尤其是振邦等娃,也一个个规矩懂事,乖乖上前喊爷爷,把张锡銮乐得嘴都合不上了。

    “好,好,都是好孩子,好孩子。爷爷给你们都带了礼物,等会儿拿给你们啊。”

    张锡銮挨个儿抱了抱这些孩子们,笑道。

    “爷爷,您来吉林城,合该是我们孝敬爷爷,哪还能要爷爷的礼物啊?

    爷爷若是得空,就多在吉林住一些日子。

    常听我爹说,爷爷武艺超群、弓马娴熟,尤其擅长马术。

    爷爷得空了,可以指点指点我们,正好我们还愁着没有好师父呢,爷爷肯定比我爹强。”

    振邦和振业一左一右扶着张锡銮,边走边说道。

    “对,对,爷爷,你就在这边多住一阵子吧。

    等着大江开化了,我去给爷爷钓鱼,松花江的开江鱼,最鲜了。”振业跟着附和道。

    “哎呀,绍扬,你说你小子咋就这么好命儿呢?孩子个顶个儿的稀罕人。

    瞅瞅,这一个个能说会道,咋教出来的?”

    张锡銮被曲家这几个小子们给哄的,都快找不着北了。

    张锡銮就一个儿子,这张师黄不务正业,还抽大烟,家中一妻一妾目前只得了俩女孩,子嗣不丰。

    张锡銮都这个岁数了,还没抱上孙子,因此每每见到别人家那调皮捣蛋的小子,都格外喜欢。

    曲家这几个孩子,聪明、灵透,说话处事又得体,不管谁见了都喜欢,张锡銮也不例外。

    “义父,您可别夸他们了,这几个皮猴子,是见着您来,在这装乖卖巧呢。

    平常日子,他们淘气的很,一个个恨不得把房盖儿都给我掀了。”

    曲绍扬一听,忙笑着解释道。

    “淘好啊,小子淘气聪明,你可别把他们给管傻了啊。

    男孩子,太文气了不好,就得有这个机灵劲儿,敢说敢闯才行。”

    张锡銮闻言哈哈大笑,少不得叮嘱曲绍扬夫妻一番。

    曲绍扬夫妻笑着,将众人迎进了府。

    前厅里,陈郎中、刘东山、曲老抠儿正等着呢,听见动静,几个人赶忙起身往外迎。

    干亲也是亲,这都是亲家,许久没见了,一见面格外亲近,少不得寒暄客套一番。

    曲老抠儿等人跟张锡銮年岁相仿,聚在一起倒是满有话聊的,一时间,屋子里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少不得要隆重招待,晚间曲家摆了六七桌,款待客人。

    美酒佳肴在前,众人举杯欢庆,觥筹交错间,谈笑风生,喜庆又热闹。

    宴席结束后,曲绍扬护送张锡銮父子去客院休息,转回头就跟陈家兄弟去书房议事了。

    朝廷跟倭国签了条约,开放安东为商埠。

    而且,吉安铁路也修了一大半儿,估计今年夏天就能完工,到秋天差不多可以通火车。

    如此一来,安东即将成为继大连之后,东北另一个通火车、有港口的通商口岸。

    曲绍扬的意思,等开春之后,就把东边道衙署挪到安东去,委任陈允哲为开埠总办。

    凭借安东的地理优势,发展安东甚至东边道经济。

    尤其是各种工业,要大力发展,尽可能扶持本地民族资本,抑制倭国资本的进入和发展。

    “安东一带,柞蚕养殖业十分发达。

    以前都是各地买办过来收购蚕茧,高价卖到国外,从中谋取暴利。

    而蚕农忙活一季,获利极少,甚至有时候还倒欠买办商户的银钱。

    我想,在安东开设几个缫丝厂,咱们自己雇佣工人缫丝,逐步减轻国外资本和买办对柞蚕的控制力度。”

    最近这十来年,柞蚕丝的出口量一直在增长,已经超越了人参的出口量,仅次于大豆、豆饼,居于第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民国:关东参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参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参娃并收藏民国:关东参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