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象更新。
转眼即到了年底腊月,荀骥忙着筹备治下百姓开垦荒地种植桑树,若是年前没有开垦足够的荒地,开春种植桑树的计划就赶不上,到了夏天桑叶的产量不足,就会影响造纸和印书的计划。
这两天荀骥处理完政务后常常跑到城外去观看工程的进度,见屯田营开荒的进度不佳,于是又派了两个营的人马协助开荒。
夜里,荀骥忙了一天刚刚准备睡下,府中总管李贵突然来报,只说有人求见。
荀骥本想让人明日再来,但李贵支支吾吾,说此人是从白天特意等到了晚上,就是不希望有人知道。
荀骥立刻警觉了起来,问道:“来人是从何处至此?”
李贵左右看了看,近前压低了声音道:“许都。”
荀骥一惊,侧目看着李贵,眼神中还有几分疑惑,李贵轻轻点了点头,看来是不会有错了,荀骥眉头一皱,许都的人,来这里做什么?
“请他到书房叙事。”
荀骥悄悄来到了书房,借着皎洁的月光整了整衣冠,坐到了书案后,点了一盏灯静静等候来人。
“吱呀——”
不多时,房门被推开了一道缝,两个身影快速闪了进来,李贵探出头左右看了看,小心的又关上了房门。
“见过君侯!”
来人上前拱手行礼,荀骥摆手示意他坐在自己对面。
来人坐下,接着昏暗的灯光荀骥打量着此人,年约三十来岁,面容瘦削,身材挺拔而精壮,看不清五官,只能看到下巴上留着撮山羊胡。
“贵使是从许都而来?”
来人点了点头,道:“正是!”
“来此有何贵干?”
来人从怀中摸出一块丝帛双手递给荀骥,道:“来为耿少府送信!”
荀骥接过丝帛,凑在灯火前仔细看,原来是朝中拥汉的大臣们认为曹操有代汉自立的可能,于是打算发动兵变解救皇帝,号令天下一同攻打曹操。
“诸位大臣认为汉中王有匡扶汉室之心,欲结之为援,如今曹操远离许都久居邺城,对许都的控制力减弱,而君侯前年屡胜魏军,魏军闻君侯与关将军大名皆胆丧,襄樊又距离许都不远,希望君侯能够出兵新野,这样外有强敌,内又生乱,曹军必溃!”
荀骥皱着眉头,这件事倒是可行,可这些大臣们又多大的把握能够举起成功呢?荀骥翻到了丝帛最下面,那里有四个人签着名字:耿纪,韦晃,吉平,金祎。
“敢问贵使,朝中大臣愿举事者有几人?”
来人答道:“诸大臣不下四五十人,可用之兵将、家仆约有数千人。”
数千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如果操作得当,确实可以迅速控制城池,许都的粮草不少,城中武库兵器足备,是可以守一段时间的。可是,要知道在许都附近可是有夏侯惇的数万人马啊!何况许都乃是曹操曾经的老巢,在这里举事,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来使见荀骥由于,慷慨道:“汉室将倾,朝中大臣们纵使兵微力小,也要奋力一搏,为何?盖因世受皇恩,以死报国耳!在下不过区区剑客,不避万死来此为诸位大臣送信,亦是不忍汉家天下转眼为贼人所占,如今君侯兵强马壮,汉中王更据三州之地,发兵何疑?”
荀骥早已不是当初的热血少年,不会被这三言两语就鼓动,摇头道:“兵者,国之重器。死生之地,不可不察。我军虽胜了曹贼一阵,但魏军依旧强盛,且许都附近群敌环绕,贸然出击恐怕于军不利,何况诸大臣举事并不周密,恐怕难以成功。还请回复诸位大臣,且忍一时,待我军寻得战机,引得魏军主力出来,诸大臣再举事不迟!若事败使得诸位大臣白白送了性命,岂不可惜!”
来人腾的一声站了起来,道:“君侯,恕在下直言,若战机今年不来、明年不来,君侯打算等到何时?而今君侯手中有强兵猛将,许都有内应,难道还不是战机?诸大臣已将成败托与君侯,成则大汉复兴,败则共赴黄泉,有何可惜!”
这话怎么还说不明白了呢?
荀骥一阵无语,这不是牺牲不牺牲的事啊,牺牲总要有价值吧?如果打仗只靠视死如归的觉悟,那还要这些将帅们做什么?
这些大臣们的忠诚无疑是值得信任的,荀骥看着丝帛上最后一个名字轻轻叹气,金祎。
如果荀骥没有记错的话,张飞在武陵杀死的太守金旋,他有一个儿子就叫金祎,也在朝中为官,应该就是此人。匡扶汉室的决心能够使他放下杀父之仇来找刘备集团求援,若是这样的人物死在这样草率的兵变之中,岂不是可惜?
荀骥想了半晌,取过纸笔给诸位大臣回了一封书信,劝他们再忍耐一段时间,等时机一到,由荀骥先发兵,在正面战场上给魏军足够的压力,而后他们再举事,成为压倒曹操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不是让他们如此轻率的冒险。
来人万分复杂的接过了荀骥的书信,还想再劝荀骥出兵,可荀骥也必须要对麾下的兵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转眼即到了年底腊月,荀骥忙着筹备治下百姓开垦荒地种植桑树,若是年前没有开垦足够的荒地,开春种植桑树的计划就赶不上,到了夏天桑叶的产量不足,就会影响造纸和印书的计划。
这两天荀骥处理完政务后常常跑到城外去观看工程的进度,见屯田营开荒的进度不佳,于是又派了两个营的人马协助开荒。
夜里,荀骥忙了一天刚刚准备睡下,府中总管李贵突然来报,只说有人求见。
荀骥本想让人明日再来,但李贵支支吾吾,说此人是从白天特意等到了晚上,就是不希望有人知道。
荀骥立刻警觉了起来,问道:“来人是从何处至此?”
李贵左右看了看,近前压低了声音道:“许都。”
荀骥一惊,侧目看着李贵,眼神中还有几分疑惑,李贵轻轻点了点头,看来是不会有错了,荀骥眉头一皱,许都的人,来这里做什么?
“请他到书房叙事。”
荀骥悄悄来到了书房,借着皎洁的月光整了整衣冠,坐到了书案后,点了一盏灯静静等候来人。
“吱呀——”
不多时,房门被推开了一道缝,两个身影快速闪了进来,李贵探出头左右看了看,小心的又关上了房门。
“见过君侯!”
来人上前拱手行礼,荀骥摆手示意他坐在自己对面。
来人坐下,接着昏暗的灯光荀骥打量着此人,年约三十来岁,面容瘦削,身材挺拔而精壮,看不清五官,只能看到下巴上留着撮山羊胡。
“贵使是从许都而来?”
来人点了点头,道:“正是!”
“来此有何贵干?”
来人从怀中摸出一块丝帛双手递给荀骥,道:“来为耿少府送信!”
荀骥接过丝帛,凑在灯火前仔细看,原来是朝中拥汉的大臣们认为曹操有代汉自立的可能,于是打算发动兵变解救皇帝,号令天下一同攻打曹操。
“诸位大臣认为汉中王有匡扶汉室之心,欲结之为援,如今曹操远离许都久居邺城,对许都的控制力减弱,而君侯前年屡胜魏军,魏军闻君侯与关将军大名皆胆丧,襄樊又距离许都不远,希望君侯能够出兵新野,这样外有强敌,内又生乱,曹军必溃!”
荀骥皱着眉头,这件事倒是可行,可这些大臣们又多大的把握能够举起成功呢?荀骥翻到了丝帛最下面,那里有四个人签着名字:耿纪,韦晃,吉平,金祎。
“敢问贵使,朝中大臣愿举事者有几人?”
来人答道:“诸大臣不下四五十人,可用之兵将、家仆约有数千人。”
数千人马,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如果操作得当,确实可以迅速控制城池,许都的粮草不少,城中武库兵器足备,是可以守一段时间的。可是,要知道在许都附近可是有夏侯惇的数万人马啊!何况许都乃是曹操曾经的老巢,在这里举事,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来使见荀骥由于,慷慨道:“汉室将倾,朝中大臣们纵使兵微力小,也要奋力一搏,为何?盖因世受皇恩,以死报国耳!在下不过区区剑客,不避万死来此为诸位大臣送信,亦是不忍汉家天下转眼为贼人所占,如今君侯兵强马壮,汉中王更据三州之地,发兵何疑?”
荀骥早已不是当初的热血少年,不会被这三言两语就鼓动,摇头道:“兵者,国之重器。死生之地,不可不察。我军虽胜了曹贼一阵,但魏军依旧强盛,且许都附近群敌环绕,贸然出击恐怕于军不利,何况诸大臣举事并不周密,恐怕难以成功。还请回复诸位大臣,且忍一时,待我军寻得战机,引得魏军主力出来,诸大臣再举事不迟!若事败使得诸位大臣白白送了性命,岂不可惜!”
来人腾的一声站了起来,道:“君侯,恕在下直言,若战机今年不来、明年不来,君侯打算等到何时?而今君侯手中有强兵猛将,许都有内应,难道还不是战机?诸大臣已将成败托与君侯,成则大汉复兴,败则共赴黄泉,有何可惜!”
这话怎么还说不明白了呢?
荀骥一阵无语,这不是牺牲不牺牲的事啊,牺牲总要有价值吧?如果打仗只靠视死如归的觉悟,那还要这些将帅们做什么?
这些大臣们的忠诚无疑是值得信任的,荀骥看着丝帛上最后一个名字轻轻叹气,金祎。
如果荀骥没有记错的话,张飞在武陵杀死的太守金旋,他有一个儿子就叫金祎,也在朝中为官,应该就是此人。匡扶汉室的决心能够使他放下杀父之仇来找刘备集团求援,若是这样的人物死在这样草率的兵变之中,岂不是可惜?
荀骥想了半晌,取过纸笔给诸位大臣回了一封书信,劝他们再忍耐一段时间,等时机一到,由荀骥先发兵,在正面战场上给魏军足够的压力,而后他们再举事,成为压倒曹操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不是让他们如此轻率的冒险。
来人万分复杂的接过了荀骥的书信,还想再劝荀骥出兵,可荀骥也必须要对麾下的兵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