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

    那个兵杀了人没跑又回了军营,就是不怕死,领死来了。

    辽南难民的精神状态没比陕西灾民好到哪去,啥没见过,给努尔哈赤献过城、上过金国的田籍剃过头,也在杀穷鬼杀富户的时候起兵造了金国的反,再跟着毛文龙跑到海岛上,登陆劫掠侵扰后方。

    早活够了。

    跑到关内受这气?

    吃饭不给钱咋啦?敢告我状,晚上我就杀了你,大不了把命抵给将军嘛。

    就这么点事。

    偏偏这个时候,吴桥兵变的灵魂人物回来了,叫李九成。

    这也是个前皮岛军官,在军中地位比孔有德高,以善使鸟铳而闻名,为人骁勇善战,比孔有德更厉害。

    他受孙元化的命令去买马,钱花完了,马没买够,正发愁咋复命呢,就赶上王象春的儿子在数落孔有德,他觉得关内约束太多,没海岛上快活。

    恰好很多士兵怨气冲天,都这么想。

    李九成一煽动,这支隶属陈有时的部队,裹着孔有德造反了。

    关键李九成能打,一路联络对朝廷杀毛文龙不满的东江旧部,向山东杀去。

    当时耿仲明还在登州。

    他是盖州卫出生的辽人,但早年效力建州,官至千总,萨尔浒战役后,耿仲明当了逃将,投奔毛文龙,在毛文龙那类似沈世魁,跟后金故旧走私。

    在山东,耿仲明依然在走私,结果被当上皮岛总兵的黄龙告了,但孙元化很护短,事情便没了下文。

    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在黄龙军中,就以闹饷为由包围黄龙府衙,押到演武场狠狠折辱一番。

    孙元化对新军将领都很好,孔有德想被招安,孙元化则想招抚,让耿仲明在登州城负责招抚,但登州的士绅百姓不愿叫辽兵入城,耿仲明就集合城内辽兵,把登州城献了。

    说白了,毛文龙死后东江旧将的精神状态非常危险,即使没有吴桥兵变,也会有登州兵变或旅顺兵变。

    本来嘛,都是毛文龙的人,盼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朝廷来人了,叫袁崇焕,一来就给毛文龙杀了,人人不安。

    袁崇焕安置他们,好,他们听袁崇焕的,结果袁崇焕又被杀了。

    东江镇的旧将大部分都是毛文龙的养子养孙,尽管毛文龙死后都改名了,但有这层关系在,他们怕大明治他们的罪。

    在他们看来,他们的爷爷,和这位袁军门,是敌对关系,现在俩人都死了,起码得有一个是对的吧?

    如果袁崇焕是对的,皇上不该杀他;如果皇上把袁崇焕杀了,那是不是说明毛文龙是冤死?

    毛承禄写公文求皇上平反。

    皇上不理会,袁崇焕该杀,毛文龙也该杀。

    毛承禄心里有底了,李九成的信一送到,毛承禄就点起七千东江兵登陆山东助战。

    吴桥兵变就演变了成了震动大明的大事件,他们是经过整训的军队反叛,一万五千人的军队,拥有大将军炮三百多位,反倒是作为新军的红夷炮,只有五位。

    不过打完杨御蕃的通州兵就变成十一位了。

    等到连战王洪天津兵、刘国柱保定兵、杨御蕃通州兵、邓玘蓟门兵、吴安邦登州兵、陈洪范昌平兵、黄龙东江兵以及刘泽清的义勇兵之后,李九成手下兵马在籍者突破九万,红夷大炮变成二十多门。

    打出个天下无敌的架势。

    后来李九成占据登州,由于太过骁勇,多次出城搏战,最终死在城外,导致叛军人心大乱,孔耿等人先后渡海逃跑,带残兵败将投奔后金,叛乱随即被明军镇压。

    孔耿渡海而逃,耿仲明原本不想投奔后金,因为他本来就是后金逃将,他还想投降朝廷,便上书修筑南关、为朝廷收复金州以赎罪。

    但他早前在皮岛把黄龙得罪得太狠,黄龙只想杀他不想抚他,除了投后金无处可去。

    因为这一立场,天佑军里孔有德部下许多被迫投降后金的士兵,更愿意跟着耿仲明,以至于跟孔有德产生裂痕。

    黄台吉也不信任耿仲明,所以打仗都得把他带走,让孔有德守辽阳。

    尚可喜则是另一种出身,跟孔有德、耿仲明在内的天佑军都有仇。

    他是出生在海州的世袭军人,父亲和兄长是随毛文龙孤军入辽南的一百九十七勇士。

    根正苗红的忠烈将门。

    当年毛文龙孤军入辽南,尚可喜也投军加入明军水师,次年皮岛开镇,他就去皮岛寻父,团聚没多久父亲和兄长就都在与后金交战时阵亡。

    他出身明军序列,又满门忠烈,跟沈世魁、孔有德那些辽南难民头目不一样,因此在明廷任命黄龙为总兵官,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折腾黄龙、沈世魁试图夺权时,尚可喜坚定地站在黄龙这边,带兵将其救出。

    他也成了黄龙的心腹,转头镇压山东叛乱,率领水师在海上大败孔有德、耿仲明。

    只不过运气不好,作为靠山的黄龙转头战死了。

    尚可喜的父亲是东江元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顽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夺鹿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夺鹿侯并收藏顽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