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七郎一定知道其中的因果关系,不能落人口实。
对李适之来说,看到儿子登临皇位,他已经心满意足。
他有没有“太上皇”的尊称都一样,谁还敢因此不尊敬他?
“我欲同封父亲和圣人为太上皇,自然可称父皇。”
李瑄向李适之回答道。
可以有两个太后,就可以有两个太上皇。
太上皇,即皇帝的父亲。只是一个称谓,没有实权。
李瑄只要在太上皇前加尊号,就是两个太上皇。
他立禅位的李隆基为必然的,他是太子,不是异姓王。不能贬李隆基为王侯。
大唐以孝治天下,作为孝子,将生父立为太上皇也无可厚非。
封太上皇后,也可以接李适之到皇宫居住。
“陛下要多加考虑,朝野少一些争论也好。”
李适之劝说李瑄三思。
“父皇相信我,百姓只会称赞此事。”
李瑄握着李适之的手说道,让李适之不要多想。
“父皇今日我们小饮一杯。”
李适之还想说什么,却被李瑄打断,他拉着李适之到厅内小酌一杯。
当然,李瑄也不能尽情。
等晚上的时候,监礼官会将登基大典的流程告诉他。
还有临时剪裁的龙袍要试穿。
……
乾元元载,二月十二日。
在这万物复苏的明媚季节,这一日终将被载入史册。
虽然李瑄在昨日已经被称皇帝,但完成大典后算真正的名正言顺。
天还未亮,李瑄就带着妻儿到达太极宫。
晨曦降临,在文武百官到达太极宫时,朱雀大街上,无数百姓齐聚街头,以庆祝今日的登基大典。
许多文人拿出越来越成熟的大唐月报。
这是昨日飞马送至长安的大唐月报第五期。
记录一月的全国大事。
上千份报纸,今早一到长安,立刻销售一空。
百姓们围在一团,听文人们念报纸,十分期待最后的神话故事。
一些有先见之明的文人士子不会错过一期报纸。
他们认为把所有发行的报纸看完,比观看圣贤书更利于科举及第。
连商人们都很关注李瑄的登基。
有消息传出,李瑄登基为帝后,会着手废除划分商人等级的“市籍制”,使商人如良家子一样在官方的身份划定上,不受歧视。
千年的市籍制,重农抑商,使商人卑贱。
商人做梦都期待这一天到来。
只要市籍制被废除,哪怕商税重一点,他们都愿意。
太极宫,太极殿前。
祭坛连夜搭建,文武百官已准备就绪。
外国使节,毕恭毕敬。
十年时间,李瑄东征西讨,莫不臣服。
今是天将军将成为天可汗。
这是比太宗皇帝威名更胜的天可汗,谁会不畏威?
虽然登基大典并没有搞得富丽堂皇,但这简朴之中,透露出大气。
心目中神圣的男子,胜过任何壮丽。
辰时三刻。
“陛下至!”
李瑄穿着崭新龙袍、戴着冠冕,一脸严肃地走到高台上。
他身后宫女执五明扇跟随,侧翼有华盖,还有仪仗队。
气氛一瞬间变得庄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瑄身上。
“臣等拜见陛下!”
文武百官向李瑄拜道。
谁能想象,拥有无上丰功伟绩的李瑄,又一次开始他的传奇。
那穿着龙袍,威武的身躯,如天地间的唯一。
他一展袖袍,扬声喊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
文武百官、勋爵散官、外国使节,皆齐声呼应道。
“宣诏!”
接下来,开始宣读登基大典的诏书。
非宦官宣读,而是秘书监内一名声音洪亮的学士宣读诏书。
“华夏历三四五四年,乾元元载……”
诏书最先提到华夏历,在年号之前,使无数人好奇是什么意思。
颁布华夏历的事情,仅仅有大臣们知晓。
和普通的登基大典诏书不同。
诏书从李瑄的血脉开始,以李瑄的视角自述,从太宗皇帝嫡长子李承乾的曾孙,到李隆基的义子。
表达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然后又自从军开始立下的赫赫武功,如何使百夷心服口服,然后才回到继承皇帝后的感言。
“……荷乾坤之眷顾,蒙宗社之灵长。朕之先皇,圣德御宇,布仁风而化育万民,施善政而润泽四方。然天数有定,神器虚悬,肆予一人,恭承天序。
当此之际,朕感双肩之重,思守成之艰。必谨遵祖训,率由旧章,敬天法祖,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李适之来说,看到儿子登临皇位,他已经心满意足。
他有没有“太上皇”的尊称都一样,谁还敢因此不尊敬他?
“我欲同封父亲和圣人为太上皇,自然可称父皇。”
李瑄向李适之回答道。
可以有两个太后,就可以有两个太上皇。
太上皇,即皇帝的父亲。只是一个称谓,没有实权。
李瑄只要在太上皇前加尊号,就是两个太上皇。
他立禅位的李隆基为必然的,他是太子,不是异姓王。不能贬李隆基为王侯。
大唐以孝治天下,作为孝子,将生父立为太上皇也无可厚非。
封太上皇后,也可以接李适之到皇宫居住。
“陛下要多加考虑,朝野少一些争论也好。”
李适之劝说李瑄三思。
“父皇相信我,百姓只会称赞此事。”
李瑄握着李适之的手说道,让李适之不要多想。
“父皇今日我们小饮一杯。”
李适之还想说什么,却被李瑄打断,他拉着李适之到厅内小酌一杯。
当然,李瑄也不能尽情。
等晚上的时候,监礼官会将登基大典的流程告诉他。
还有临时剪裁的龙袍要试穿。
……
乾元元载,二月十二日。
在这万物复苏的明媚季节,这一日终将被载入史册。
虽然李瑄在昨日已经被称皇帝,但完成大典后算真正的名正言顺。
天还未亮,李瑄就带着妻儿到达太极宫。
晨曦降临,在文武百官到达太极宫时,朱雀大街上,无数百姓齐聚街头,以庆祝今日的登基大典。
许多文人拿出越来越成熟的大唐月报。
这是昨日飞马送至长安的大唐月报第五期。
记录一月的全国大事。
上千份报纸,今早一到长安,立刻销售一空。
百姓们围在一团,听文人们念报纸,十分期待最后的神话故事。
一些有先见之明的文人士子不会错过一期报纸。
他们认为把所有发行的报纸看完,比观看圣贤书更利于科举及第。
连商人们都很关注李瑄的登基。
有消息传出,李瑄登基为帝后,会着手废除划分商人等级的“市籍制”,使商人如良家子一样在官方的身份划定上,不受歧视。
千年的市籍制,重农抑商,使商人卑贱。
商人做梦都期待这一天到来。
只要市籍制被废除,哪怕商税重一点,他们都愿意。
太极宫,太极殿前。
祭坛连夜搭建,文武百官已准备就绪。
外国使节,毕恭毕敬。
十年时间,李瑄东征西讨,莫不臣服。
今是天将军将成为天可汗。
这是比太宗皇帝威名更胜的天可汗,谁会不畏威?
虽然登基大典并没有搞得富丽堂皇,但这简朴之中,透露出大气。
心目中神圣的男子,胜过任何壮丽。
辰时三刻。
“陛下至!”
李瑄穿着崭新龙袍、戴着冠冕,一脸严肃地走到高台上。
他身后宫女执五明扇跟随,侧翼有华盖,还有仪仗队。
气氛一瞬间变得庄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瑄身上。
“臣等拜见陛下!”
文武百官向李瑄拜道。
谁能想象,拥有无上丰功伟绩的李瑄,又一次开始他的传奇。
那穿着龙袍,威武的身躯,如天地间的唯一。
他一展袖袍,扬声喊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
文武百官、勋爵散官、外国使节,皆齐声呼应道。
“宣诏!”
接下来,开始宣读登基大典的诏书。
非宦官宣读,而是秘书监内一名声音洪亮的学士宣读诏书。
“华夏历三四五四年,乾元元载……”
诏书最先提到华夏历,在年号之前,使无数人好奇是什么意思。
颁布华夏历的事情,仅仅有大臣们知晓。
和普通的登基大典诏书不同。
诏书从李瑄的血脉开始,以李瑄的视角自述,从太宗皇帝嫡长子李承乾的曾孙,到李隆基的义子。
表达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然后又自从军开始立下的赫赫武功,如何使百夷心服口服,然后才回到继承皇帝后的感言。
“……荷乾坤之眷顾,蒙宗社之灵长。朕之先皇,圣德御宇,布仁风而化育万民,施善政而润泽四方。然天数有定,神器虚悬,肆予一人,恭承天序。
当此之际,朕感双肩之重,思守成之艰。必谨遵祖训,率由旧章,敬天法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