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他潜入其中,充当密探!"

    "你是暗示,他自始至终都是控鹤司的成员?"

    "很有可能,否则怎能迅速晋升高位?"

    ......

    相较于市井的嘈杂,定安县衙反倒是最为静谧之地。即便去年那场大火焚毁了半座衙门,但剩余的一隅经修缮后,比寻常富豪府邸更为繁盛。

    定安县新任县令正是原先的县尉,那平易近人的陈东。他在齐凌遭受困境之际,便能审时度势,暗中助其对抗红莲教。因此,在寇准整治永兴军路官场之际,他未受丝毫牵连,反而顺利填补了县令之位,更得当朝副宰相青睐,前程似锦。

    陈东老练世故,自然明白自己的好运源自何处。闻听齐凌即将回定安县调查案件,便提前五日将县衙内外打扫得一尘不染。

    齐凌一到,陈东立即将县衙让给他作为临时刑部衙门。自己则带着下属文书、捕头、弓箭手和随从,集体迁往已被官府查抄的周家大宅。如此一来,齐凌身边便无定安县的“旧人”,行事无须忧虑消息泄露,而他则能在夜晚亲至,听取齐判官的机密指导。

    不过,让陈东略感失落的是,齐凌虽仍对他礼敬如初,却不曾透露任何需他执行的“机密”。即使他隐约提及,普通验尸手段易露破绽,自己另有高招,齐凌也只是淡然一笑,婉拒了提议。

    "兄台毋需挂虑,我开棺验尸仅是临时起意。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寇相所托的大事!"担心陈东的好意反而造成困扰,送别时,齐凌低声道。

    "啊,啊,下官鲁莽了,实在鲁莽!"陈东顿时松了口气,连作两个揖,随后稳步离开。回家后倒头便睡,养足精神,期待明日的好戏上演。

    前任县令张威举在纵火**前已深陷官粮盗窃案。故此,直至此案彻底解决,他的遗体都无法安葬,只得暂存于定安城外的凌云寺内。

    还没等张家设法洗清张威举的嫌疑,他又与红莲教案扯上关系,故安葬之事一再延迟。

    如今齐凌要开棺验尸,倒不必顾虑破坏对方墓地风水。只需派遣金牛寨的兄弟,驾车将棺木从凌云寺运回县衙即可。

    然而,事情说来简单,实则充满变数......

    次日清晨,当张县令的灵柩踏入县衙之门,未待齐凌下达启棺之令,大堂门外即刻传来一声椎心泣血的哀号:“师兄慈悲,恳请你念在师弟也曾于太玄书院研读的份上,放过家父的遗骨。无论他生前有何罪咎,师弟愿代其受罚!”

    紧接着,一位与齐凌年纪相仿,身着素衣的青年张君宝踉跄冲上台阶,跪倒在地,奋力磕头,瞬时额上鲜血淋漓。

    “这是张县令之子张君宝,去年因父亲之事痛失学业,如今又要目睹父亲不得安宁,哎……”

    “人亡债消,即便张县令生前确有过失,一场火也该烧尽了……”

    大堂门口,几位儒雅之人闻言,纷纷感慨附和,似是都化身为张县令的孝顺子弟。

    围观的百姓原是对开棺验尸之举充满期待,此刻听闻此言,心中也泛起不忍之情。

    虽说张县令贪婪恶劣,搜刮无度,然而已遭受因果报应。如今其子不仅被逐出太玄书院,更为了早日安葬父亲,耗尽了当年贪来的家财。此时再动其遗骨,确显过于残忍。

    议论正酣时,只见齐凌自书案后起身,疾步走向县衙门口,亲自将张君宝从地上扶起:“张师弟速速起身!既曾就读于四门院,齐某便直言无讳。今开棺只为尽早安葬尊父,如若遗骨确为尊父,齐某承诺,验明后即刻允你护柩归乡。若非尊父,齐某自不会惊扰亡魂。你亦不必每日对着陌路者的遗骸,焚香叩首!”

    张君宝,身为太玄书院中最低阶的四门院学子,论才学、见识及能力,与两世为人的齐凌相差甚远。闻言思路清晰,他不禁怀疑自己这些月来是否孝敬了一位假冒者,顿时悲声难抑。

    “安心,我与尊父并无私怨。而我,从不做无把握之事!”感受到对方动摇,齐凌轻拍其肩,继续温言抚慰:“暑气即将升腾,继续将棺木置于寺中,才是对尊父的最大不敬。”

    “这,这……”张君宝愈发困惑,环顾四周,不知所措。

    “定安县的验尸官何在?”齐凌不愿耽误,见他不再阻拦,立即朝堂下问道。

    “小人,小人在!”定安县的验尸官辛某原以为今日无事,便混在差役队中看热闹。忽闻齐凌唤他,惊得一颤,忙上前施礼:“判官大人,小人随时听候差遣。”

    "本官身畔缺乏验灵之人,你速速备妥,随后担当验尸之责!"齐凌扫视辛仵作一眼,沉声道,威严不可侵犯。

    "啊,是,卑职,卑职这就去准备,即刻就去!"辛仵作惊诧又欣喜,一边躬身行礼,一边连连点头,心中的震惊源于齐判官的胆识,竟未详察他的来历便委以重任。而喜悦则源自此事——张县令的生死此刻尽在他一念之间。若能妥善处理,他日或有机会随齐判官前往京都见识一番。

    "陈县令,劳烦你找几位力大无穷的衙差,先启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姜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姜头并收藏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最新章节